中信建投的十年孤独

创投圈
2019
03/25
20:20
ZAKER
分享
评论

中国金融史上不缺其兴也勃焉 , 其亡也忽焉的传奇,愿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从世人记忆中根除,历史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

多年以后,中信建投回归头部券商称号,却面临友商的集体下调评级。几天前,天风证券和中银国际分别从 " 增持 " 下调至 " 持有 " 和 " 中性 ",而华金证券从 " 买入— B" 调整为 " 卖出— B"。此前,中信建投股价从 6.22 元历经四个多月涨到最高 31.86 元,引领券商板块上涨潮,一浪还比一浪高。

这样的光景不知道老股民们是否会想起一桩陈年旧事?

2005 年 12 月,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发文停止华夏证券及所属分公司、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证券业务活动,撤销华夏证券公司的业务许可。

没错,这正是中信建投的前身,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尚且处于混沌无序时代的绝对王者。

从 92 年的成立到 05 年到倾覆,再到 19 年换个身份,重新升级打怪,回归王者。中国股票市场不过三十载的光景,这些叱咤风云的资本舵手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更迭。

券商不是当年的券商,散户也不是当年的散户,中国资本市场也不是当年的野蛮生长,但是奉行的价值依然没有改变,这里并不缺乏收割的刀,也不缺乏狂热的股民。

中国金融史上不缺其兴也勃焉 , 其亡也忽焉的传奇,愿波澜壮阔的历史不从世人记忆中根除,历史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

华夏证券新生伊始,资本市场还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规范、秩序都尚待建立,野蛮发展和生长的龙头老大早已为自己的覆灭挖下了深坑。

1992 年,那是那个知名春天之后的第一个秋天,人行(彼时证监会还未正式上线运营)批准成立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华夏证券、南方证券、国泰证券。

故事的主角是由工商银行牵头成立的华夏证券,注册资本 10 亿元人民币。

彼时华夏证券基调很高,后来也确实一路扶摇直上九万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交易联网,第一家实现全国统一清算,第一家实现保证金集中管理的券商,创造了券商行业的诸多第一,规模亦曾经位列行业第一。

1992 年成立之初,华夏证券的主要员工都是从工行借调,对券商领域所知甚少。

成立一年后,人行召集三家券商开会,会议的基调论断是证券公司在保证主业经营的情况下,可以发展多种经营,包括实业投资,并广泛参与到二级市场投资中。

在风控体系尚未建立健全的情形下,这一基调为华夏证券和南方证券后来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从 1992 年到 1995 年,是华夏证券迅速发展的关键年份,也是这几年让华夏证券一跃而成券商领域的行业龙头。

这样的飞跃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鼎鼎有名的明星人物。

彼时,负责投行领域的正是前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王东明在华夏证券的时间并不长,一年后因为理念分歧,到南方证券担任副总裁,两年后又去了中信证券担任总经理,七年打拼后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直至 2015 年卸任。

2005 年是华夏证券的关键年份。当年 12 月,证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发文停止华夏证券及所属分公司、证券营业部和证券服务部的证券业务活动,撤销华夏证券公司的业务许可。

而正是在 2005 年,时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的王东明一力主导了对华夏证券的并购重组。不知道王东明当时心里是怎样一个状态,是否和恩佐 · 法拉利超越了阿尔法 · 罗密欧之后的心态相似。

华夏证券是在邵淳手中进一步发扬光大的,1993 年到 1999 年先后担任华夏证券总经理和董事长。

邵淳 1962 年考入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金融系(现中央财经大学),当年 62 级的小伙伴们进入大学的时候应该没有想到,后来毕业的他们在中国金融行业成为执掌经济命脉的群体,国家审计长李金华、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钱中涛、中国再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戴凤举、原光大银行副行长王希坤、原华夏证券董事长邵淳等都是一届的。

在中国,新时代中一起同过窗也算是最密切关系的一种了,清北复交、央财、上财等都有各自自己的校友圈,这些关系圈后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态圈都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邵淳回忆自己在华夏证券的生涯,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情就是 1996 年底的一波救市。

1996 年底的人民日报社论批判了一通股市,随后,股市暴跌。

在连着两天市场大跌之后,邵淳调动 8 亿元的资金,砸进二级市场,拉抬股价,并最终重新活跃市场,获利颇丰。

这段故事被当时的媒体视为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与后来的国家队救市不同,邵淳的救市是自主自发的,并且动用的是自有资金(包含了客户的保证金),并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中国股市的蛮荒时代,成功的做法无非是《证券法》里面禁止的事情都做了个遍。从今天的视角来看,邵淳的做法就是利用优势资金,坐庄拉抬,并高位收割。

不过在当时的情境下,邵淳确实对市场复苏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也缓释了当时证监会面临的巨大压力。

南方证券和华夏证券在破产的时候都有提到挪用客户保证金。

当时,券商机构对于客户保证金的本质认知还不清晰,亦没有相关的规定进行约束,加上券商当时可以进行实业投资和二级市场投资,所以,很多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做他用。

很多营业部存在账外帐、小金库的问题,挪用客户资金进行炒股也是常态,可惜多数从业人员技术不佳,光看到贼吃肉,自己下场却成了被打的那个,大量亏空保证金,对券商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

在龙虎榜上,国信泰九、解放南路和欢乐海岸等是如今的常客,但在 94 年,华夏证券北京东四营业部才是时任的王牌,被誉为 " 神州第一营业部 "。

从 1994 年起,该营业部的证券交易额连续数年高居京城券商首位。实力雄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慕名而至,纷纷要求在此落户,巅峰时期一个营业部的实力能够超过一家中小券商。

能成为神话,华夏证券自然有自己独门秘籍。当时华夏证券有一个短线账户,专门动用千万元资金在二级市场搏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样的账户成为华夏证券日后命运的一个伏笔。

1993 年 4 月,刚成立半年的华夏证券发现他的第一家营业部北京东四营业部深陷危机:注册资本金仅 1000 万元的营业部,客户保证金亏空就达 591 万元,营业部的资金周转异常困难。

有了窟窿就需要有人有资金去补,这时候,二号关键先生出现。

1993 年 8 月,后来的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临危受命,出任该营业部总经理,拉开了 " 华夏东四 " 波澜壮阔的序幕。

两年后,王亚伟出现,被范勇宏慧眼识珠,纳入麾下。

有了范勇宏、王亚伟这样的风云人物出现,华夏东四营业部算是被成功力挽狂澜。

到了 1996 年,华夏东四的利润是 5508 万元;1997 年,净利润达 1.5386 亿元;1998 年,其净利润仍保持 1.3445 亿元。

1998 年 7 月,华夏证券在全国的 93 家分支机构都突然收到了一个被称为 110 号文件的总部命令。限令各营业部、分公司上报总公司规定的 6 大情况:在各银行、金融机构的账户;自营仓位、A 账户;购买的车辆;因公、私护照;实业投资。上报时限在 48 小时之内。命令规定,如实上报者,一切后果由总公司负责;不报或者谎报者,责任自负。如有隐瞒一经发现将视为违规行为,若进一步发现有违法行为将移送司法部门。

平地惊雷,被隐匿的保证金一下子冒出 30 多亿元,其中购车款就近 2 亿元;A 账户 2.6 万个;实业投资 33 亿元。

实业投资方面,保证金本身到期时间未定,在流动性管理较好的情况下,适当做一些低风险投资本身也无口厚非,不过当时的券商及其从业人员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要么投向回报期限较长的行业,要么投资于高风险领域,导致最终资产负债错配,引发流动性危机。

而试图推动强监管的邵淳也因为触及太多人的利益被举报,最终黯然离场。

不过这一文件却似乎隐喻了华夏证券的未来,在繁荣昌盛之下暗流涌动。

后来市场上执牛耳的华夏基金诞生了,股东方之一正是华夏证券。

与当时所有老基金公司一样,华夏基金内部高层多来自于股东方,就好像华夏证券的高层最早来自于工商银行。发轫于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的华夏基金旗下自然而然地聚集了一帮来自东四营业部的人马。

公开资料显示,当时,在华夏基金的高层职位中,总经理之下设置了三个副总经理,分别由金旭、李操纲和戴勇毅担任,副总之下又设了四个总经理助理,分别由王亚伟、江晖、滕天鸣和张后奇担任,王亚伟和江晖还分别兼任股票投资总监和债券投资总监,滕天鸣为研发总监。其中,除了金旭和江晖之外,其他人都有华夏证券渊源或者 " 华夏东四 " 渊源。

2008 年 11 月 18 日,已经破产的华夏证券的债权人会议召开,共有 300 人参加。

同日,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与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存在任何股权、债权和债务等法律关系。

现如今,华夏基金仍然在基金行业执牛耳,而华夏证券已经烟消云散。

命运的纠葛,似乎早已经注定了结局,只是众生本就是命运的棋子,身在其中不得而知而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三十年也太久,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1995 年的行业龙头到 2005 年的破产,从 2005 年的并购重组到 2015 年成为行业 99 司,重归龙头,命运的循环看起来是那么的玄幻。

最为后来的老股民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购买航母事件,想必股民们也没有想到,最终中国第一台航母下水,可能也有自己的保证金的一份助力,只是对于股民来说,究竟是喜是忧就不好说了。

苏联解体后,瓦良格号由乌克兰共和国获得,并想要进行出售。

1998 年,创律集团通过竞标,以 2000 万美元的代价买下瓦良格号,声称要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15 年后,瓦良格号被改造成为鼎鼎大名的辽宁舰,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

当时实际出资方就是华夏证券,动用 2000 万美元去购买该航母。

后来的检查发现,邵淳的行为并没有掺杂私利在其中,却也让人不得不感慨他的胸怀。后来瓦良格号历经千山万水,终于回到中国。到港第二天,创律集团博彩许可证被吊销,瓦良格号被参观了一年后,交接给军方,并重新进行了更改制造,方才有了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

华夏证券终于还是无力为继,被宣告破产。而后,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参与的资产重组,让华夏证券获得新生,只是华夏证券已经成为一段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今日的中信建投。

新时代的中信建投,重要掌舵人张佑君从中信去了中信建投最后又回了中信,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也算是相爱相杀了。

在中信建投发的 offer 上写道:公司将为你提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整体水平居于市场水平的 75 分位之上,因此,中信建投曾经号称 75 司。

万万没想到,中信建投在 2015 年年终奖大爆发,从 75 司进阶到 99 司,号称平均年终奖 500 万。很快中信建投和华泰联合(年终奖 103 个月)两家券商,以高奖金在券商投行界声名鹊起,重归头部券商之列。

至于究竟是业务先回到头部,还是薪资先回到头部就不得而知了。

2018 年中信建投在上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自此,中国证券业前十大券商在 A 股聚首,同时 A+H 券商再添新丁。

2018 年中信建投实现营业收入 109.07 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87 亿元。中信建投合计给高管发放薪酬超 6000 万元,13 名高管收到 2013 年度的递延薪酬。时至今日,中信建投已经坐稳了头部券商的位置,实现了荣耀回归。

随着券商内部控制体系和风控体系的完善,以及监管的不断加强,似乎现行的券商头部格局再次稳定下来。以史为鉴,方能见始终。未知未来的风口变化和时代变局又会造就券商格局怎样的变动,会否有新的历史性机遇或挑战存在?

来源:ZAKER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