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古惑仔,沧海横流

创投圈
2019
08/01
08:54
地产风声
分享
评论

到处都有江湖,但不是每个江湖都有规矩。

比如中介这个行当。

1

陈三,坐标沿海 3.5 线城市 L,年赚 10-15W。

在房价 1 万 / 平,企业社平工资 5.7 万 / 年的小城,这个收入很体面,甚至高于多数捧铁饭碗的。该城市数据显示,2018 年机关单位年均收入 82023 元。

按照正常的人生剧本演,陈三的生活,不说风生水起,至少也是十分滋润。

他处过一个对象,女方学舞蹈的,大学毕业回到 L 城开工作室。两人相识于朋友攒的饭局。如胶似漆谈了一年恋爱,陈三登门见女方家长,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言语间毕恭毕敬。

但这门亲事黄了。

女友替爸妈发来一张好人卡,说辞委婉:你挺好,但我俩职业都不稳定,未来不牢靠。

理想和现实激烈冲撞,陈三的自卑感油然而生。

以内幕君的眼光看,陈三也算仪表堂堂,只不过,除却白马会和娱乐圈,一个 " 帅 " 字难当饭吃。

陈三是一名房产经纪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介。说到这个职业,街边卖凉皮的大妈和格子间的 Lady 们,见解高度一致:

大忽悠、青春饭、赚快钱。

厚厚的新华字典里,所有的赞美词都跟他们没关系。这是一个讨人嫌的职业。

甚至,圈内也存在清晰的鄙视链:卖别墅的看不起卖住宅的、卖新房的看不起卖二手的、大中介瞧不起小中介。

同是天涯卖房人,却生生划出高低贵贱之分。用店东那套资本家理论来说,经纪人就像一条毛巾,拿到手后先拧干,拧完以后换一条继续拧。

如此一来,多数经纪人的职业归属感,只有 5 个字:里外不是人。

2

Long long ago……

中国就有中介行业,但像这届经纪人这样讨人嫌的不多。

比如汉朝时,人们管市场上的中间商叫 " 驵会 ",这些中间商只要交点税,就可以获得政府特许的垄断权,在交易中 " 评物价 "、" 通商贾 ",代政府统制市场、管理商业

比现在的中介风光多了。

宋朝法律有一条:" 田宅交易,须凭牙保,违者准盗论。"

意思是,买房不经过这些中介,按盗窃论处。那时候,人们管立契的中介叫牙子或者牙侩。

到了民国,社会经济形态更加开放,村妇、教授都能当中介,一来不稀奇,二来不卑微。

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婚后爱上抽大烟。徐志摩打三份工,同时在三所大学任教,仍然供不起这杆大烟枪。所以,一有机会就跑腿当中介。

有一回,他姑父的弟弟想卖上海一栋房子,徐志摩听说后自荐当中间人。那时候的房产中介,一般可以抽买卖双方各 1.25 个点的中介费。为了抢到这套房源,徐志摩愿意打 5 折。

如果成功卖出,徐志摩可以拿到 400 块大洋,收入不菲。那时候上海社平工资也就 40 块,上海市长月薪 300 块。

如果陈三生在民国,面对女友爸妈刁难,完全可以说:你看徐诗人,挥一挥衣袖,不也干中介。

后来,行业的步子迈得太快,灵魂却跟不上。

3

存量时代下,中介行业得以野蛮生长。目前,中国二手房市场累计交易额突破 30 万亿。

随之崛起的是,假房源、吃差价、卷款跑路、恶性竞争、隐瞒缺陷信息等,行业黑暗面层出不穷。

" 这套房子卖出去了,那套也卖出去了,我这还有一套差不多的,你要不要看看?"

长期以来,行业就是这么个情况,假房源横行," 钓鱼式 " 卖房。说来挺讽刺的,一个以卖房为生的行业,竟连 " 房源 " 真假都不能确保。

试想一下,如果医院在官网宣传:我们的五官科,美颜棒棒哒。而当你去就诊时,医生告诉你,我们美容科也不错,可以换脸,你要不要试试?

这时候,任谁都气得想喷饭。

以前没有中介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全靠发毒誓。

周厉王扩建王宫,买了老百姓的地,没有立即付钱。老百姓担心周厉王逃单,时不时上门讨拆迁费,周厉王叫人传话:" 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

这在当时,可是很毒的誓言了。3000 年后的今天,合同有时也不管用,更别说毒誓。

去年年底,哈尔滨两家中介暴雷,涉案金额过亿元,数百个购房者的首付款去向不明,一夜之间钱房两空。因为缺乏监管,一些胆肥的中介便耍手段挪用首付款。

其中一家中介的老板,东窗事发后镇定地告诉买房人:

我就是诈骗,你们去告我吧。

面对这种无赖,能动手绝不吵吵的老铁们也很慌。老板还说了,你们就算一棒子把我打死,钱也还不了。

还有一些中介,买房前,当你是爹;买房后,他是你爹:贷款要钱、流水要钱、工作证明要钱。办件过程中,坑蒙拐骗,各显神通。

更恶劣的是,为了促成成交,有的中介签下独代后,将房子粉饰一新,再提价出售。而选用的多为劣质材料。

种种乱象,以致今日江湖沧海横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中国的中介行业如此不堪?

4

《北京遇上西雅图 2》里面,吴秀波扮演的美国房产经纪人,手拿博士学位、掌握多门语言、聊得了古诗、修得了房屋,浑身上下散发着成功人士的光芒。

这个写照不算夸张。

在美国,干房产经纪是个体面活,从业者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大把,90% 的经纪人有大学及以上学历,要求精通房地产法律法规、房地产交易合同规范、地产金融等。上岗前,每个人都得参加严格的考试,通过后拿到执业证才能接客。

在日本,经纪人越老越吃香,四十岁才算步入事业黄金期。某中介有次去日本三井不动产考察,进到门店时,一位银发老头笑脸相迎。

中介方的高管心想,这么大年纪了肯定是个角儿。一问,人家是个从业 40 多年的经纪人。

反观国内,150 万地产中介从业者中,30 岁以下的占比超过 75%。安居客数据显示,2017 年百万经纪人中,4 成年纪在 18-24 岁。

过去十年,这一行的平均从业年龄是 7 个多月,人员流失率如此之高,专业度和敬业度可想而知。

日本中介向你推介一套房的时候,马桶的新旧程度、房间门把手坏了等细节都能准确描述。

记得两年前有个新闻:上海中介小伙为卖房,和客户结了 4 次婚,包括 70 岁老太太。

入行门槛低、行业不自律,是 " 乱象 " 的两大致因。贝壳 CEO 彭永东说了:

行业没有价值观,才导致黑中介泛滥。

同时,咱推行的双边代理机制,使得中介可以 " 一手托两房 ",一方面要替卖家争取高价,一方面要替买家争取低价,好比被告和原告聘请了同一个律师。

这样的平衡术,奥运冠军刘璇也驾驭不了。

套路深的 " 买卖通吃 ",道行浅的牺牲其中一方——往往是买方。像美国实行单边代理,佣金在 3% 左右,收费高,但好处显而易见:经纪人和买方战线统一,房屋总价砍下几个点,轻轻松松赚回中介费。

5

杜琪峰的电影《黑社会》中,正片一上来,几只手飞速地拨动一桌子麻将牌,搅得稀里哗啦。

紧接着,叔父辈大佬们唇枪舌战,推选帮派下一任话事人。

画外之意:洗牌的时候到了。

如今的中介行业也需要这样的重塑,用中介老炮左晖的话来说:

如果这个行业不做根本性改变,从成交为王转到客户为王,行业很难建立一个正向循环,永远都将是丛林法则。同行之间,消费者和经纪人之间,只能永远搏杀,永远对抗。

去年,老左上线「贝壳找房」,被看成是行业迎来洗牌的标志。然后,58 系的老姚急了,联合一帮中介头头 " 围剿贝壳 "。

过了一年,贝壳没碎,顺带开了个 " 新居住大会 "。然后,老姚又急了。大会开场当天,安居客起诉贝壳盗图,索赔 9000 万。

斗得最凶的时候,两大中介头目吵出了情侣冷战的感觉。

提到 " 贝壳 ",姚劲波不呼其名,而是用 " 有些企业 " 替代。左晖在朋友圈调侃姚劲波的 " 真房源誓师大会 ":又有人赌咒发誓了。

中介斗法,一定程度上能推动行业净化,作为 " 信息不对称 " 市场下茁壮成长的韭菜,倒是乐见其成。

十几年前,中介之间也经常干仗,不过那会大家动手不动脑。

原「我爱我家」副总裁胡景晖回忆:"10 几年前的广州,中介打架场景和‘古惑仔’一样。"

最好的江湖,应该是会流动的江湖。

《黑社会》那部电影中,任达华 " 教育 " 古天乐时,说了两句话——时代不同了,谈的都是生意。另一句是:

古惑仔不用脑,永远都只是古惑仔。

来源:地产风声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