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 拓荒赛,京东云靠什么练成一支奇兵

创投圈
2021
06/10
18:56
雷锋网
分享
评论

 

京东 618 正火爆进行中。6 月 1 日凌晨,京东云发布的数据显示,其每秒用户访问峰值较去年同期提升 223%。像 618、11.11 这样超级流量高并发的时刻,似乎成为云厂商秀肌肉的最佳场景。

几年之前,如果一个大型 IT 项目由云厂商来做总集,毫无疑问会遭受诸多质疑。当时以互联网厂商为主要梯队的玩家以讲究敏捷著称,追求快速迭代,甚至把一讲成三,虽卓有成效,但是对 B 端客户的行业理解和需求把握有限,造成很多项目交付差强人意,大家都开始意识到互联网厂商缺了 To B 的基因。

于是,接下来的这几年,大批云厂商的疯狂补课:重塑 TO B 意识、梳理 TO B 流程、沉淀 TO B 经验。

实际上,在产业互联网成为热词之前,就有一批公司正悄悄往产业中进军,并且拓宽了自己的核心赛道。不过,在移动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这两个时代面前,一个最中间的环节是零售和交易——因为所有的市场主体企业都面临着产品销售和服务的现实需求,他们对于技术方案的选择一定最终是为业务服务。

尤其对于实体企业而言,一面是 C 端消费者,一面是 B 端的制造业甚至整个供应链,抓住交易核心意味着抓住了产业核心。因此,深耕零售和交易环节,成为今天企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实力。然而,巨头阵营中,拥有这个优势的并不多。

云厂商的不同气质:谁更懂产业?

在云服务商梯队中,吃到消费互联网流量增长红利的为最多数,且解决方案围绕视频、游戏者不少,但作为电商流量峰值冗余起家的云计算而言,看懂交易似乎更为关键:交易与业务挂钩,围绕业务做创新是市场刚需。京东、阿里莫不如是。

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参与者,京东自成立 18 年以来一直深耕零售与交易,并且很早就已向传统产业端进军。母公司自带 TOB 属性,使得京东云成为京东 TO B 业务的重要抓手。

作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京东集团近四年累计投入近 600 亿元到研发上,京东体系的企业均大为受益。其中,在 2020 年,京东投入了近 180 亿元,成为对技术投入最多的中国企业之一。

可见的趋势是,京东大量的精力正在从 TO C 转到 TO B,和企业间的联系相比以往更加紧密。这一点传导到京东云身上,则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

作为京东面对政企客户的技术输出品牌,京东云在这两年经过变阵,正式完成组织架构的稳定化。一次是技术的统一(云计算和 IoT、AI 业务合并),一次是业务的统一(京东云与 AI 和京东数科合并组建京东科技),这两次组织迭代对京东云发展,至关重要。

京东面向企业、政府等机构的技术服务,窗口也正式统一对齐。

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副总裁、解决方案部负责人朱冰在采访中表示,由于京东云是京东的云,一方面,他继承了京东在互联网领域十多年的技术积累,这些都是在京东的复杂业务场景、海量交易、高安全和负载要求下打磨出来的技术;另一方面,他也继承了京东深厚的产业属性, 严格意义来讲, 京东是一家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他一端连接着上游的制造业企业,一端连接着数以的消费者。这使得京东云天然具备很重产业的属性和基因,这也给京东云带来了不同的气质——更懂产业。

在今天的云计算领域,客观点来讲,京东云由于起步晚,并没有充分抓住第一波移动互联网红利,稍微吃亏;但是,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千行百业,进入到产业互联网的时代,京东云的产业属性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优势。

用朱冰的话来说,这正是京东云最大的一个差异化优势,在云计算的下半场, 京东云有信心厚积薄发,成为最懂产业的那一朵云。

此前,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提到:

" 京东早已不仅是一个卖东西的平台,它构筑了一个覆盖全社会供应链的体系,是一个连接器,一端连接 500 多万的不同商品 SKU(库存量单位),一端连接数十万家品牌商、制造型企业。"

雷锋网认为,某种程度上,京东云与京东集团类似,是一个在产业泥泞里摸爬滚打的创业者,用的是笨功夫,花的是重力气。也借由此,扎实作风让其沉淀出了独特的行业理解,建立了技术与业务的护城河。

以供应链为圆心,开始画圆

诚然,过去京东的核心是在流通端的供应链上,在交易、流通、金融服务等,但是近年来已经不断往供应链前端的产品设计、制造、生产走,将技术从流通端往到生产端、供给端延展。雷锋网认为,这相当于品牌商与京东的合作从交易服务深入到了技术服务,进行背后价值的延伸。

而这一切的 AI、IoT 和云服务,都由京东云来完成。

钱大妈是国内社区生鲜连锁品牌,1 年营收达到 100 亿," 不卖隔夜肉 " 让它火遍了全国。

京东跟 " 钱大妈 " 有深度合作,通过智能供应链、会员大数据等各种技术,帮店铺实现营业额稳步增长。智能供应链平台立足现代供应链的生产、流通、消费三大应用场景,以智能选品、智能库存、智能定价等功能为核心,有效促进了零售行业供应链的整体效率提升,改善了消费者体验。

2020 年 " 永不落幕 " 的服贸会,亦是京东云一次供应链能力的练兵。

当时,北京市筹办与服务保障领导小组办公室携手京东集团建设 2020 服贸会数字平台,打造 " 云上服贸会 ",针对展览展示、论坛会议、洽谈磋商等重点场景提供数字化服务,正是基于京东云在云计算、人工智能、IoT、大数据等领域的全方位技术支持。

5G、直播、在线翻译,打破地域和语言限制;500 间在线会议室,可同时举办 100 人、500 人、1000 人等规模会议;大数据技术,使数字平台实现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智能挖掘与匹配商机,实现展商与采购商之间的高效连接 ······

在朱冰眼里,这是一个靠硬实力拿下的项目,提方案、做演示、一轮一轮跟政府汇报,项目中协调的是 8 个大的部委和 16 个专区,工作量巨大。

" 疫情那会,我们内部确实有讨论,线上的会展将是未来一个很重要的常态化场景,即使没有疫情,线上会展场景也会发展。" 朱冰谈到。

雷锋网注意到,今年 618 的预热,各大厂商早已摩拳擦掌,而京东云已经正式推出 "618 云创热爱节 ", 宣布投入数亿资源助力 20 万中小企业上云——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那就是京东 618 已经从 C 端消费覆盖到企业数字化的 B 端消费,云厂商正全面参与产业服务,京东 618 从 2021 年开始有了全新的 "B 面 "。

云主机、云数据库、云存储、云硬盘、云安全等爆款云产品及智能客服、云通讯服务、SaaS 服务、企业金融和智能硬件产品,纷纷在今年的 618 成为主角之一。

转型抉择,回到原点,找准自洽逻辑

诚然,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有钱大妈这种中等量级的生鲜零售公司,也有服贸会、宿迁市政务云这种大象级的项目。京东云面对这样不同类别、不同需求的客户,策略也是不一样的。这可以理解为一家云厂商的 " 方法论 "。

高礼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做数字化转型的时候,首先要回到原点:要解决什么问题。

" 是我的产品竞争力不够?还是在这个市场上我对客户的理解不够?是我距离客户太远吗?还是我对整个数字化运营的程度不够?想清楚这些问题,再来决定成本投入。"

他提到,企业一定要借力去做转型,不借力,单一靠自己,需要非常长的周期去沉淀对用户的理解。数字化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确实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以量力而行找关键的点,用最小的代价去做这件事,因为大的企业考虑问题是不一样的(可能是未来 10 年战略),而小企业要解决的,更多的是了解用户、更好地做产品定制、更好的投放市场。

" 走一看三,得到市场反馈并做调整,这和转型不矛盾,也意味着并非所有的转型就是很贵的事。"

他表示,企业要基于自身重心去做业务,而京东云本身也遵循这种逻辑——围绕供应链基础设施去做 TO B。

有所为有所不为,聚焦重要赛道,才是核心。

朱冰提到,生态是今天云厂商的必争之地,产业互联网时代, 没有哪家云厂商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满足企业复杂、多样化的需求, 一定需要构建广泛的生态伙伴体系。京东云希望跟合作伙伴构建的是一个共生、互生、再生的伙伴生态, 跟伙伴一起去做更多 1+1 > 2 的事情,要做到 1+1>2,意味着京东需要走向一体化开放,将更多核心能力解耦、模块化的开放出来, 去赋能伙伴和产业。

目前行业内超过 60% 的服务是以解决方案的形式存在的,不是一个单纯的 SaaS、PaaS 服务,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整体解决方案。联合生态,京东云也愿意把自己变成一个看不见的东西,为此, 京东云去年也发布了 SaaS 加速器计划, 同时更开放的去拥抱行业 PaaS 和开源生态,加码生态的建设。

来源:雷锋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