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品类的价值新生。
香皂诞生之初,主要成分是油(植物油或动物油)、水、碱。随着石油化工业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稳泡剂与合成香精等助剂的加入,让香皂变得更便宜、功效更稳定,从而作为商品被大规模普及。
与此同时,一股 " 返璞归真 " 的消费潮流,又让手工皂作为一种新方向逐渐浮现。它大多只使用油、水、碱等天然原料,有时辅以精油或植物添加,并通过 " 冷制 " 工艺来保留更多天然成分。这与工业化路径形成鲜明对比,虽因制作周期长而难以规模化,却契合了当代消费者对天然、简约的追求。
于是,千家万户洗漱台上这块小小的香皂,就在成分的 " 加与减 "、工艺的 " 冷与热 " 之间,折射着消费心理的气候变迁。
相较于千亿级别的护肤市场和数百亿的洗发水市场,香皂的规模不大,其作为 " 基础清洁 " 的纯粹工具性认知,也相对固化。按 " 日化智云 " 的统计,2024 年前三季度,香皂在身体清洁品类中的销售额占比仅为 21.43%,而沐浴露 / 油则是 64.41%【1】。
在液态个护产品凭借便利性与精致感主导市场的今天,传统香皂品类销售承压是不争的事实。线上下的货架上,舒肤佳、力士等品牌的香皂地位稳固,但价格长期锚定在 5 — 10 元区间,且增速平缓。
多名品牌人士向《天下网商》阐释了相似的观察:香皂品类受限于低价格、低复购的特性,加之液态产品的 " 贵替 " 效应,整体规模已然企稳。但同时,他们也认为,在天然、环保、手作、成分等消费理念泛化的背景下,这个看似稳固的市场,其实孕育着一片片充满生机的局部 " 小气候 "。
香皂的边界
香皂在中国市场经历了从 " 相对稀缺 " 到 " 广泛普及 " 的演变。在鲁迅的小说《肥皂》中,它曾是寻常人家需要斟酌购买的 " 奢侈品 "。不过随着宝洁、联合利华等巨头的规模化生产,和上到商超,下到小卖部——无孔不入的渗透,让香皂变得触手可及,同时也烙下了 " 平价、基础 " 的印记。
价格始终是制约这个品类升级的关键因素。我们做了一份小样本调查,结合品牌提供给我们的消费者调研,看到主流用户对香皂的价格预期基本在十元以内。
不过,这一价格锚点如今有松动迹象。CNCIC(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今年的 5 月,10 — 20 元价格带香皂的市场占有率实现增长(1.5%),相应的,低价位产品份额出现下跌,呈现出品类结构性升级的趋势。
另外,大众对香皂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 " 偏见 "。比如,在我们的用户调研中,半数人曾用过像手工皂、精油皂这样的高端香皂,但形成长期使用习惯的较少。
手工皂从业者、小红书博主 " 喵叽叽哇 " 表示,她经常收到一些男性用户的咨询 " 能不能用来洗脸 "" 能不能解决长痘的问题 "" 能不能防脱发 ",而女性通常对于面部、头部的清洁更为谨慎,在她们认知里就很难接受 " 用肥皂洗脸 " 这种设定。而 " 离脸越近的个护品,才容易做出品牌和溢价 ",这是个护行业的长期共识。
除此以外,在使用体验上,易软化、皂盒积垢等问题,让香皂与液态产品也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偏见和边界,一度锁定了香皂的规模上限。
不过,通过对几个香皂品牌的采访,我们也看这个传统品类正在进行一些新尝试。
走向未来的可能
韩宝莉是一个有着十余年香皂生产、销售经验的品牌,企业位于个护产业带广东汕头,设有自建工厂。
其品牌负责人晨露告诉《天下网商》,韩宝莉目前比较明确地以 " 植萃香氛 " 作为品牌的核心卖点。她认为,拓宽香皂的使用场景,才有机会让香皂摆脱传统的定义和价值。
" 我们会很注重调香,我们的创始人本身有超过 20 年的美妆行业经验,会研究年轻人喜欢什么气味,今年我们的法式香氛、白桃乌龙在线上卖得都很好,目前还在探索木香型。"
" 香味可以让香皂超越浴室场景,也能提供基础清洁之外的情绪价值。" 韩宝莉看到,如今很多消费者会拿香皂作婚礼伴手礼,或是放在车内、衣柜里,甚至切一小块挂在包上,作为香水、香氛的替代品。消费场景的拓展,无疑是品类定义跃迁的一个信号,人们开始 " 不再把香皂单纯视作香皂 "。
目前,品牌的主销品基本都在 10 元价格带,但也开始尝试定价 29.9 元、39.9 元的高端款,用更高级的原料、配方和更独特的香型来支撑价格。
过去,韩宝莉以线下经销为主,常驻胖东来货架,今年开始布局天猫淘宝,预计销售额年同比增长将超 70%。渠道合伙人张立葵目前主要负责把产品提供到淘工厂 " 国货严选 ",他介绍,因为国货严选对入驻门槛要求比较高,要核验工厂资质,所以成功上架的品牌能得到较大的平台信任背书和流量加持," 我们铺国货严选还没多久,先试探性地上了几个经典款,目前一个月营业额差不多就有五十多万元了,环比增速很高。"
手工皂品牌乐尔芙的创始人 CC,曾在国际咨询公司任职,服务过像欧莱雅、宝洁等万亿市值的美妆、个护品牌,她对行业有长期理解:" 我做手工皂,肯定不是从商业角度考虑,也不想去改变陌生人的认知,这太难了,更多还是吸引‘同道中人’,也就是认同我们的品牌理念的用户。"
一开始,乐尔芙像个 " 朋友圈品牌 ",销售方式主要是创始人 " 送送送 ",输出理念大于输出商品本身。今年才开始尝试在一些社交媒体渠道进行经营。
CC 认为,油和碱反应后生成的天然产物,对于身体清洁是足够的,只要配比得当,其中的天然甘油对皮肤的滋润效果是很好的。所以乐尔芙主做手工皂,遵循纯粹的皂化反应原理,坚持 30 至 60 天的长时间晾晒。如果选择添加一些成分,比如海藻,也会自己晒制、烘干、研磨、筛选。
手工皂添加的海藻加工构成
不过,她不喜欢当下手工皂市场的一些 " 故事 ",比如 " 稀有油品 ",认为这是一种用力过猛的营销。
好的油确实不便宜," 喵叽叽哇 " 也说,比如摩洛哥坚果油动辄六七百一升——以一块 100g 的香皂为例,如果油脂含量足够高(香皂的行业标准是 60% 以上,一般品质越高的香皂,油脂含量越高),意味着光用油的成本就得四十元左右。但她也认为,稀有油品的溢价,未必能等比例的反映在功效上。
" 其实手工皂的门槛是很低的,有配方,买点原料就能做——难的是做得好。这就导致了市场从业者鱼龙混杂,营销乱象很多,反而给消费者造成了决策障碍。"CC 的这个观点,与有 15 年手工皂制作经验、手工皂展览的策展人皂皂在一档播客节目中的表述不谋而合:" 不希望手工皂过度‘讲故事’。"
手工皂制作过程
乐尔芙网店销量最高的是 38 元一块的手工皂体验款,当然这也是店里最便宜的一款。品牌介绍其毛利率很低," 我们这个毛利水平,说实话都上不了超市的货架,我们采购的精油 15 毫升得 300 元。但很多并不了解手工皂的消费者,还是会觉得贵。"
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的产销,CC 也认为手工皂的价格可以降下来,会落到一个大众更能接受的价格带。但手工皂恰恰面临规模化生产与品质管控难两全的处境。CC 回忆此前有一批产品在工厂生产时,被工厂残留的香精 " 污染 ",导致整批产品无法销售,最后只能找朋友在云南专门建了一条新产线。
不过,英国个护品牌岚舒(Lush)的实践提供了一种参考答案。这个品牌在全球有超 900 家门店,以明确的品牌价值观吸引特定客群,比如反对过度包装、不做动物实验、拒绝社交媒体,同时,品牌不做会员制度,也不打折,而是把资源集中于产品创新和门店体验,在香皂这个平价品类里走出了一条略显 " 超越性 " 的道路。
我们观察到,单是岚舒的天猫店上,定价 120 元的洗发皂销售超万件,定价普遍在 80 元以上的各类手工皂,销出几千件。此前也有外媒报道,岚舒全球销售额接近 70 亿元(岚舒在售品类包括泡澡球、面膜、身体乳等,非单纯香皂品类)。
乐尔芙与岚舒分别展现了不同的商业实践。前者代表了主理人品牌在理念上的 " 纯粹性 ",其商业模式向内收敛,追求用户关系的深度建联;而岚舒则探索了理念的 " 商业化表达 ",通过 IP 联名(岚舒曾与三丽鸥等品牌进行联名设计)、标志性泡澡球等产品创新与沉浸式门店体验,将小众理念成功推向全球大众市场。
二者从 " 深度 " 与 " 广度 " 两个方向,探索了理念型品牌在香皂这个传统品类中的价值边界,而这些对香皂的 " 升维尝试 ",从品牌力、价值观与形态创新三个不同的角度,证明了 " 皂 " 的价值,可以被重新定义与激活。
个护巨头推动,工业与手作并存
以舒肤佳、力士为代表的个护巨头,可以说是香皂在全球普及的领军企业。巨头的核心优势在于渠道和研发。以舒肤佳为例,品牌在经典的 " 纯白系列 " 之外,早已广泛布局了从香型、场景到人群的立体矩阵。而任何一个微小的产品改进,都能通过它的渠道网络,迅速触达最广泛的消费群体。
参考日化品类的迭代史,从洗衣皂到洗衣粉,再到洗衣液与洗衣凝珠,每一次品类结构和形态的迭代,引领者无不是拥有广泛渠道网络和核心市场份额的巨头。
这种 " 研发试探 + 渠道放大 " 的组合,也是香皂这一传统品类缓慢进化的推力。CC 注意到," 已经有巨头在关注手工皂的趋势并进行研发了,只是在等待市场的进一步成熟 "。
不过她判断,巨头的潜在策略一般不会是简单复刻现有的圈层概念和标准,而更可能探索在工业场景中重塑 " 手工皂 " 的标准和体验,即 " 重新定义一个品类 ",再将其推向大众市场。
未来,宝洁仍将长期占据 " 寡头 " 地位,但香皂市场的活力不在于颠覆,而在于分化:在这一进程中,工业化生产与手作工艺扮演不同的角色。前者虽难以企及手作工艺在个性化定制及配方创新上的高度灵活性,但它为品类提供了效率化的标准流程。以韩宝莉的 " 冷制 " 工艺为例,其完整的流程——从原料配比、搅拌研磨,到精制加工、冷水抽真空,再到冷冻冲压成型,体现了工业化如何在保证效率与标准化的同时,实现原本属于手工皂的冷制工艺所带来的温和洗感。
而手作工艺,仍将在其圈层内探索价值:它不仅能够推动配方与品质不断上探,更在制作与使用过程中提供着工业化无法复制的仪式感——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很多手工皂品牌一般销售商品,也举办手作沙龙,教授工艺。
由此," 皂 " 的形态才在多个维度被重新定义。从带有形态迥异的定制礼品、美学载体,到针对特定肤质的功效型产品:如洗漱台上挂的葡萄形香皂、摆的印章形手工皂,到欧美日本所流行的泡澡球、中国年轻人喜欢的 " 衣柜挂香 " 等——固态皂体的可塑性、场景适应性,正成为一种优势。
假以时日,人们终究会重新认识一块皂,而不是将其固化在基础清洁工具的范畴内。一千个人眼里,未必没有一千种皂,人们也终会意识到," 固态并不比液体低级 "。
来源:天下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