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不做金融的真相:改变未来收入结构新金融

砍柴网 / 财经网 / 2018-04-29 21:06
在金融行业强监管的大势下,曾经的Fintech公司纷纷向科技领域转型,京东金融正在“去资产化”。

京东金融不做金融的真相:改变未来收入结构1

金融行业强监管的大势下,曾经的Fintech公司纷纷向科技领域转型,京东金融正在“去资产化”。从整个行业来看,蚂蚁金服亦于2017年初宣布将自身定位于TechFin,以后只做技术(Tech),帮金融机构做好金融(Fin)。

此前行业有传言称京东金融将“不再做金融”,这并不是指要放弃供应链金融、白条等金融业务,而是未来收入结构的改变。

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对《财经》记者说:“未来京东金融的收入,将来源于服务金融机构产生的服务性收入,而不是拥有资产所获得的收益。”

这意味着,京东金融在未来将不直接持有金融资产,往金融机构转移,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资金池子放在合作银行。以消费金融产品“白条”为例,京东金融在未来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包括联合建风控模型等,而资产直接放在金融机构。

京东金融于2013年10月独立运营,依托于京东集团积累的客户和场景资源、交易及信用数据,先后拓展了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理财、支付、保险、证券等业务线,其中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成为其“拳头产品”。京东金融曾于2016年1月获得66.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据传闻于2018年3月又获得130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估值超200亿美元。

在向服务模式的转型中,京东金融由赚toC的钱,逐步转为赚toB的钱。京东金融原先的模式是B2C,自己做金融业务,直接面对消费者。如今则转型为“B2B2C”,中间的B是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帮金融机构做金融业务,转变为服务型公司。

但其与外包不同的是,传统的外包业务是指IT公司帮金融机构做一个系统,而京东金融由于有场景资源,做的是全链条服务,从获客到最后的催收,依旧是由京东金融来运营,所以整体交易量不会受太大的负面影响,而是收入模式发生了变化。

“对于这个新方向,我花了一年多时间来说服团队。”陈生强表示。当一家公司有客户,又有做金融的能力,却放弃赚全产业链的钱,为金融机构做服务,这本身是一个很难的决定。但在原来“用金融科技的方式做金融业务”的模式下,限制其发展的瓶颈是净资本,因为资本的多少决定了业务规模可以有多大,比如为了保证自身的抗风险能力,银行业需要考虑资本充足率。

“由于净资本的限制,技术能力再强也作用有限。因为这只能在净资本的基础上,让资金的利用效率更高而已。”陈生强说,他认为这种模式的天花板很低。

与市场传闻不同的是,京东金融的“去资产化”并不等于“不做金融”。目前京东金融200亿美元估值是由十大业务线支撑的。据一位京东金融公司人士透露,现在京东金融的估值是按业务条线单独估值之后再融合到一起的,所以京东金融不可能“放弃”已有的这些业务,毕竟服务性收入总量较低,利润率再高也支撑不住整体。而且如果没有一线的金融业务经验,科技类公司很难真正具备服务金融机构的能力。

在京东金融的核心业务线供应链金融和消费金融方面,由于京东商城是国内最大的自营电商平台,积累了大量有融资需求的客户。据中信证券数据,截至2016年末,京东金融消费信贷、企业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的期末余额分别为253亿元、7亿元和11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53%、40%和90%。2016年5月,京东白条的不良率在1%左右,与同业水平相当,同期主要上市银行消费贷款不良率基本处于1.8%-2.0%区间。从定价水平看,京东白条分期费率、逾期费率均低于蚂蚁花呗和主要零售银行的信用卡分期业务,市场竞争力较为突出。

对于牌照,京东金融并没有放弃获取各类牌照的努力。“牌照是防守而非进攻。”陈生强说,京东金融持有的牌照几乎都是小牌照,如果没有这些,无论是基金、支付还是小贷,出于合规考虑所有的事情都做不了。

一位从业者对《财经》记者说,未来所有的金融业务都需要纳入监管,这个趋势很明显,而科技业务不容易触碰红线,所以包括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都在往科技转型。

【来源:财经网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