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的下个金山

创投圈
2022
11/13
19:53
分享
评论

2014 年,在乌镇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当着苹果公司高级副总裁布鲁斯塞维尔的面,撂下豪言壮语:5 至 10 年,小米要变成全球第一的手机公司。随即,为了缓解尴尬,又搬出了马云的名言:" 万一实现了呢?"

当时的小米是 " 创业 " 的小米,还不是 " 掉队 " 的小米,还有可供想象的可能,有说这话的底气。

2014 年,小米全年销售 6112 万部手机,摘下全国销冠的桂冠,志得意满的雷军,在年终时写道: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这一年,小米商业版图逐渐向外蔓延:一方面投资 20 多家初创企业,大力发展产业链生态,另一方面又引入陈彤,投资优酷、爱奇艺等企业,布局互联网内容产业。雷军带着他的小米悖离做手机的初心渐行渐远。

然而 " 黑天鹅 " 来的是如此之快,2015-2016 年小米销量严重下滑,命悬一线,沦为 others,最终还是凭一代 " 神机 " 小米 6 才堪堪完成翻盘。

2021 年,小米销量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的手机公司。这一年,雷军又再次踩在风口,宣布造车,开始人生最后一次创业。然而仅一年,小米全球销量锐减,2022 年 Q2 全球销量更是同比下降 26.1%,国内手机市场的份额再次跌至第 5 名,others 的位置亦如 6 年前一样挥手以待。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小米两次转折——成也手机,败也手机,背离初心的小米,早已忘记产品才是自己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本。

或许不同于乔布斯,对于把 " 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 这句话奉为人生信条的雷布斯来说,创办小米只是因为互联网手机是当时的风口,而面对如今造车的风口,亦如当年离开金山软件一样,小米——可能也只是其人生中的下一个金山罢了。

夙命的绝处逢生

"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公司销量下滑后,能够成功逆转的,除了小米!",2017 年,当雷军在小米 5X 发布会上喊出这句话时,相较于自夸,更多的是对之前两年郁结的尽情宣泄。

2015 年是国产手机的一个分水岭,如果说小米初创时互联网生态还是终端为王的时代,那么当 2015 年,Uber 以 600 多亿美元超越了小米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时,江湖规则早已悄然改变,相较风口上的共享经济,以粉丝经济为代表的互联网手机行业的护城墙正在逐步瓦解。余承东甚至公然喊出口号 :" 看不懂小米,我们就贴着它打 "。

前一年销冠的头衔,不仅掩盖了日后困扰小米的痼疾——芯片问题,也迷惑了包括雷军在内高管的双眼,雷军甚至公然对外喊话:2025 年小米要突破一亿销量。2015 年年初,小米制定了年销售 8000 万台的目标。 然而这一年小米最大的战略失误不是错误制定销售目标,而是小米 5 的跳票,导致其本应该冲击高端的进程戛然而止,导致华为成功反超小米,登上国产手机第一的宝座,领头羊的位置被拱手让出。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小米一直仰其鼻息的高通。

2013 年,苹果 A7 横空出世,手机芯片开始步入 64 位时代,着急追赶苹果的高通采用 ARM 公版的 A57+A53 架构,加之台积电 20nm 的制程,造就了一代火龙 810。作为小米冲击高端敲门砖的小米 Note Pro,可以说拿出了彼时最强的配置:2K 屏幕 +3D 弧面玻璃 +5.7 寸夜光屏 +4G 全网通 + 骁龙 810 芯片,然而 2K 的屏幕加上骁龙 810 的功耗,小米 Note Pro 的续航不忍直视。

810 芯片的翻车,加之 820 芯片供应链的短缺,导致小米数字旗舰系列直接缺席,一直到来年搭载阉割版骁龙 820 处理器的小米 5 才姗姗来迟。寒气最终还是被传递了下来,2016 年小米全年出货量骤降 2340 万台,市占率更是跌出前 5,仅为 8.9%,彻底沦为 others。

对此雷军甚至在采访中无奈坦言道:" 我原来是一个追赶者,是个颠覆者,是个挑战者,今天我怎么突然莫名其妙变成一个防御者,这个心态让我有点没有转换过来 "。对比一年前雷军的采访:" 我们从行业的追赶者,变成被全行业追赶的对象,国内同行对于小米模式的研究、学习、模仿已经达到像素级 "。一年时间,两幅面孔,口风却大相径庭。

根据腾讯深网的报道,这一年小米销量下滑,不仅困扰雷军等小米高管和背后投资人,还引起了京东、中国移动等合作伙伴的担忧。一直到 2017 年,雷军的一封公开信才打消了这些合作伙伴的担心,小米手机在当年第二季度单季出货量 2316 万台,创下历史最高纪录,成功实现触底反弹。

而完成这一逆转,小米 6 居功至伟。得益于神 U 骁龙 835 和 MIUI 9 的加持,小米将性能和功耗做到近乎完美的平衡;紧跟潮流的 " 长焦 + 广角 " 双摄,即便放在今天仍不落俗套;5.15 的护眼屏幕加上圆润的四曲面玻璃机身,整机的握持手感十分舒适。所以坊间也有戏言:" 买新不买旧,除了小米 6",作为小米 2 之后的一代神机,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的拥趸,以致小米 12 发布时,雷军还曾微博喊话这些小米 6 的钉子户换手机。

一代火龙差点毁掉其高端之路,一代神 U 又将其捧上云端,小米与高通之间早已超越普通的合作伙伴,成为一体共生的关系,正如一句谶语,怎么得来终将怎么失去,在不经意间,小米得意的同时,下次的失意也早已埋下了注脚。

当然,小米能够绝处逢生,除了芯片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及时撤换联合创始人周光平,由雷军亲自负责研发和供应链。随着小米逐渐走出困境,从一家创业公司逐渐向成熟大公司进化的时机已然来临,逐渐意识到这一点的雷军也亲手掀开了创始团队高管离职这场大戏的帷幕。

小米是座围城

2010 年 4 月 6 日,雷军、林斌、黎万强等 7 个人一起在保福寺银谷大厦喝了一碗小米粥,宣布小米正式开张,而这锅粥正是黎万强的父亲早上 5 点起床熬的。

这其中除了黎万强是雷军在金山的旧部,林斌、刘德、洪峰、黄江吉和周光平都是雷军求贤请来的。尤其出身于摩托罗拉的周光平,是小米创始人中为数不多拥有资深的硬件背景的人,雷军对此曾公开表示:没有周光平,小米是万万不敢做手机的。

随着小米的壮大,彼时亲密无间的战友也渐生嫌隙。据报道,在小米最低谷的那两年,由于周光平负责的供应链团队得罪了不少人,导致小米的产品质量和交付周期都出现明显下滑;而在内部会议讨论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时,周光平又公然和雷军唱反调,赌气让雷军去找 "OV" 的负责人,最后雷军不得不下定决心将其撤换。

后来多有传言,雷军在接手供应链后,为修复和三星的关系,曾亲自四次飞往韩国请求对方供应屏幕。对此雷军心中或许始终存有芥蒂,在 2020 年小米十周年的演讲中,雷军讲了小米十年历程中的很多故事,而对于在小米初创阶段劳苦功高的周光平,却又言之甚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虽然雷军口头上说撤换周光平是他最艰难的 10 个选择之一,但从结果来看,倒像是开启了雷军的新 " 天赋 "。以撤换周光平为分界线,此后数年小米的人事任免明显尤为决绝。

2018 年,小米上市前夕,创始人之一的黄江吉也步周光平的后尘,选择离开小米。对于黄的离开,外界的猜测是,早年间由其主导的米聊项目,由于微信的下场被迫流产,随后由其负责云服务和路由器业务,又远未达到雷军的预期,导致其在公司被边缘化,在 2017 年转任战略副总裁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紧接着 2019 年,曾经一手缔造了小米营销体系的黎万强也逐梦而去,只不过相较于前两人的不欢而散,黎万强是和雷军早有言在先,作为最亲密的战友,雷军也祝福他 " 彻底放飞自我,快意人生 "。

而作为小米的二号人物,林斌的退出则显得极为不体面。他第一次套现时小米股价低迷长期破发,彼时雷军承诺长期锁定股票,小米集团接连从二级市场展开回购,林斌的减持因而引发诸多争议。作为回应,他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小米的信心,并承诺未来 12 个月不再减持。

一年后承诺期结束,小米股价回到高位。林斌再次减持小米,套现 80 亿港币,规模是上次减持的 21 倍。只不过这次林斌没有出面回应,一年前那掷地有声的宣告," 小米就是我事业的全部,没有之一 ",也从他的个人微博上消失。

2020 年,小米十周年之际,雷军宣布了下一个十年的合伙人:王翔、周受资、张峰和卢伟冰。

其中张峰在 2016 年临危受命,接手周光平留下的供应链烂摊子,帮助小米触底反弹;周受资是 2015 年出任小米 CFO,助力小米成功上市,有趣的是,在雷军宣布新合伙人仅半年后,周受资就以 "Base 家乡新加坡 " 为由出走字节跳动;王翔是在周受资离开后接手了小米 CFO 一职;而卢伟冰则是负责独立后的红米,在小米走向高端之际,替小米守住下沉市场的自留地。

小米就像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与创始高管离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来高管 " 空降 " 动作频频。

除了卢伟冰之外,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小辣椒手机创始人王晓雁、魅族科技高级副总裁杨柘、努比亚联合创始人苗雷、天语手机汪凌鸣、暴风 T 刘耀平等人陆续加入小米,这些 " 一生襟抱未曾开 " 的失意者们,由他们组建起的 " 败者联盟 " 准备在小米大展拳脚。

" 家鸡打得堂前转,野鸡不打满天飞 ",显然小米也不是这些外来过客们真正的归宿,杨拓走马上任五个月,就因身体原因卸任;因 " 身体原因 " 离职联想的常程,仅间隔两天就入职小米,不仅深陷竞业协议诉讼,沦为笑柄,又因在首个负责项目——小米 10 青春版的宣发阶段,乱开 " 黄腔 ",导致小米损失惨重,最后被迫离职;而汪凌鸣则因涉嫌猥亵被直接开除。

为了一句 " 点检做天子 ",周世宗柴荣,提拔赵匡胤,最后导致 "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汉平帝打压外戚重用王莽,最后身死国灭。"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创始人彼此间尚且如此,外来客又能重用几何?

或许已经意识到这点,为了更好的把握人才,2018 年 9 月,小米效仿华为、阿里,在公司内部成立了 " 组织部 ",由联合创始人刘德任 " 组织部长 ",由小米内部自己培养高管。与此同时,又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笼络人心,即便是在今年上半年面临营收下降、手机出货量减少等各种挑战的情形下,也已累计授出 3.23 亿股,按最新市值计算约合人民币 19.2 亿元。

然而即便如此,从小米手机近几年的表现来看,无论组织架构的变动,还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于小米冲击高端领域的帮助实在寥寥。一方面面对友商的挖角,小米人才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决定放权于年轻人,以便尽快抽身造车业务的小米,内部人才培养迟迟不见成效,终究还是翻了车。

小米的护城河需要窄一点

MIUI 便是小米高层放权给年轻人的典型项目。自洪峰从 MIUI 转岗之后,接班李伟星的金凡,在 MIUI 的发展上始终难以让米粉感到满意,尤其是其领导下的 MIUI 12 更是出现严重的卡顿问题,B 站曾有 UP 主统计了 MIUI 高达 2000 个 BUG,一时间 MIUI 负责人金凡来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 雷军!金凡!"

一则小米圣经悄然在年轻人中流传,雷军怎么也没想到曾被冠以 " 万物基于 MIUI" 美誉,小米赖以发家的 MIUI 系统有朝一日差点成为自己的掘墓人。

2022 年 2 月 8 日,雷军发布微博称 " 高端之路是小米的必由之路 ",而 8 天后,不知是否不忍直视负责的产品沦落至此,曾经担任 MIUI 负责人的小米 12 号员工李伟星宣布离职。

回溯两年,2020 年 2 月 13 日,凭借小米 10 系列,小米正式跨越性价比走向高端,由于涨价幅度颇高,开始各方并不看好,但最终小米 10 系列以总体接近 600 万台的销量,击垮了所有人的傲慢与偏见,为此雷军还专门发了条微博一舒快意。

然而当小米还沉浸于冲击高端的喜悦无法自拔时,想借小米 11 再进一步时,当年埋下的注脚终于不期而遇,高通又为小米送来了一份大礼——骁龙 888。为发烧而生的芯片,再加上 BUG 满天飞的 MIUI12,小米系列史上最差劲、最失败的手机——小米 11 横空出世。发热、卡顿、" 烧 WiFi"、" 烧主板 ",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小米口碑断崖式下跌。

为此小米官方专门针对小米 11 系列产品推出了一项服务政策:通过售后检测后支持换新机处理,并且换回的新机仍支持 7 天故障退货,15 天换货。很明显以高于国家三包标准赔偿,小米早已有自知之明。

然而前不久小米又悄悄修改了这项服务政策:自 2022 年 9 月 15 日起,小米 11 不再支持换机和退货处理。原本稍微挽回一点的口碑,瞬间又跌回谷底,截至目前,在黑猫投诉上,关于词条 " 小米 " 的投诉量为 92183 条,而 " 小米 11" 就有 21903 条,占比高达 23.8%。随后为了挽回市场而推出的小米 12 系列,虽然不失为一部好手机,但依旧驯服不了火热的骁龙 8 Gen 1,只能算是可堪一用。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小米却做到了三次,当年的火龙 810 致使小米拱手让出头把交椅。而如今 11、12 两代旗舰,又要将多年积累的口碑消磨殆尽。只是前一次跌落谷底尚有转圜,而如今的 "All in" 造车的雷军,谁又能知下一个 " 米 6" 将在何方?自己身家性命皆系于他人之手,何其悲哀。

虽然小米对外常称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然而从财报来看,2022 年 Q2,小米的营收收入中手机、IoT 业务和互联网服务三者占比,分别为 60.2%、28.2% 和 9.9%,而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是除互联网广告外,包含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互联网服务,占比虽不到 1 成,毛利率却能高达 71.9%,显然这早已撑不起小米的互联网故事,而小米的股价也说明投资人同样更愿意将其看做一家硬件公司。

为此这些年,小米一直在不断尝试营销新的概念,无论是从做手机制造到搞互联网内容,再到打造生态链,还是从 IOT 生态中的 "AI+OT" 到 " 手机 +IOT",再到最近的 " 手机 xAIOT",小米故事的内核似乎已无新意,雷军下定决心压上他最后的声誉,再编织一个全新的故事——小米造车。而真正值得小米大书特书的好故事——手机,似乎早已被其抛之脑后。

相较于其他竞争对手,小米的故事明显过于丰富,要 " 全知全能 " 得多。在小米商城,你既可以看到扫地机器人这类智能家居,也能看到插线板螺丝刀这种小玩意。王兴之前说,护城河并不追求有多深,而是追求在保证一定深度的前提下有多宽。他是这么做的,雷军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做得比他还宽。

然而对于一个把高端化作为关键战略的品牌,如果它官网上还挂着售价 9 块 9 的中性笔,又能和高端联系几分呢?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提出了劳动分工如何提高效率增进福祉,雷军和小米里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精通所有领域。雷军所仰望的 Apple 只造跟手机和 PC 相关的硬件,即便是传了多年的 AR 眼镜和电动汽车,在推出产品上也是慎之又慎。

如今的小米在没有取得手机领域的高端口碑之前,又投入海量资源去进军汽车领域,蒙头前进的同时,或许也是时候轻装上阵,适当把自己的护城河缩窄一些了。

写在最后

雷军希望"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 ",小米做到了一些,但是不多。

当年小米横空出世,成功将智能手机的价格拉下来。即便推出红米这个独立品牌," 性价比 " 基因却仍然深深烙在小米的品牌形象里。

小米的高端之路走得不理想,表面原因是没有品牌溢价,究竟本质却是缺乏核心的技术支持。这些年小米手机一直在炒作新的噱头:电池、屏幕、摄像、快充、全面屏……,但始终拾人牙慧,慢人一步。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毁灭的。品牌能否高端化,关键还是要企业管理层方面保持足够耐心与战略定力,脚踏实地去积累某些关键领域的技术领先,通过长期用户口碑来形成质变。一款手机或许会拉低小米的口碑,但绝不会打断小米走向高端的腿,但小米造车倒是显然有这个 " 祸害 " 能力。

来源:钛媒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