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祺出行拟赴港 IPO,网约车的“上市潮”又来了?

创投圈
2023
09/14
19:46
分享
评论

 

过去一个月,网约车赛道频频传出上市消息。

先有万顺叫车与 SPAC 公司 ( 美国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 ATMV 宣布签订业务合并协议,预计将于 2023 年第四季度或 2024 年初完成。业务合并完成后,ATMV 公司预计将以万顺科技之名运营,并继续在纳斯达克上市。

后则有港交所披露如祺出行递交招股书,拟挂牌上市;嘀嗒出行再次提交赴港 IPO 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中金、海通国际和野村国际。

一面是网约车平台再度迎来强监管周期,各地发出网约车 " 运力饱和 " 的风险警告,另一面则是网约车的 " 上市潮 " 风头正起,这似乎预示着,赛道的下半场已然开始。

不过,选择在此时上市,似乎很难一帆风顺。尤其是成立于 2019 年的如祺出行,尽管背靠诸多实力雄厚的资本,历年来融资不断,但亏损也未停歇,近 3 年半经调整净亏共 17.8 亿,而市场份额也与头部尚有距离,能否梦圆 IPO,实得打个问号。

资本撑腰,虽亏却勇?

如果从如祺出行的招股书数据来看,比起 " 上市路 ",或许 " 补亏路 " 更能精准概括这个网约车赛道新玩家的成长之路。

先看其难以被忽视的亏损数据,据其招股书,于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以及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 2.99 亿元、6.69 亿元、5.31 亿元、2.81 亿元。经计算,三年半累计经调整净亏损 17.8 亿元。此外,各期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 -22.8%、-24.2%、-10.7%和 -7.7%。

看到如此亏损数据,你或许会质疑如祺出行的业务实力,但事实上,如祺出行的收入增长是乐观的。

招股书显示,于 2020 年、2021 年、2022 年及截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止六个月,如祺出行收入分别为 404.0 百万元、1,013.5 百万元、1,368.4 百万元、912.6 百万元。

而其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活跃乘客数的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交易额的增加。收入占比一直维持在 90% 左右的网约车业务,在 2020 年 -2022 年,其业务量从 1670 万单增加至 6600 万单,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98.9%。

同期,公司出行服务的月均活跃乘客由 2020 年的 33.8 万名增加到 2022 年的 120.4 万名,整体增长 256%。同时交易额从 4.89 亿元增至 17.9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91.6%。

那么,亏损从何而来?

如祺出行的解释是,公司于整个往绩记录期间产生毛损,主要是由于如祺出行于业务发展初期阶段扩大地理覆盖范围及获取新用户而产生高昂收入成本。

简单来说,如祺出行未能绕过网约车平台烧钱获客的老路。报告期内,如祺出行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依次为 1.53 亿、2.65 亿、2.31 亿、1.10 亿,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 38.0%、26.1%、16.9%、12.0%;其中,推广及营销开支依次为 1.28 亿、2.22 亿、1.62 亿、7283.5 万,占比依次为 83.2%、83.8%、70.1%、66.4%。

具体来看,其招股书显示,推广及营销开支占销售及营销开支的很大一部分,主要包括广告费用、实地推广费用、品牌推广服务费用、公司就用户向新乘客推介网约车服务给予的推荐奖励、公司就乘客使用顺风车服务给予乘客的奖励。

不过,正如 " 市值观察 " 所写,在当前的竞争格局下,滴滴全平台日均订单量近 3000 万单,排名第二的高德为 800 万单。市占率排名靠后的曹操出行、美团打车日均订单量也均超过 100 万单,而如祺出行目前的日均订单量才 24 万单左右,与这些头部企业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

即便是在如祺出行主打市场 " 大湾区 ",其优势也并不明显,按交易额计,五大参与者共占市场份额的 73.5%,其中,排名第一的公司市场份额高达 57.2%,排名第二的如祺出行仅占 4.8%。

图片来源:如祺出行招股书

若是不以烧钱的方式抢夺市场,如祺出行似乎也别无他法。

不过,亏损如此还有勇气赴港上市,与如祺出行的资本靠山或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如祺出行由广汽集团和腾讯联合发起创立,腾讯为第二大股东。2019 年,如祺出行于广汽、Tencent Mobility 领投及其他投资者参投的创始轮融资后注册成立。而后,在 2022 年至 2023 年,如祺出行完成由广汽工业领投,小马智行、SMBC、DMR、广州产业投资集团等机构投资者参投的 A 轮投资。

2023 年 8 月,如祺出行又完成由广汽工业领投,合肥国轩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参投的 B 轮投资。而这轮融资,也是国内出行行业在 2023 年的首笔融资。

背后资本如此实力雄厚,更是集齐了整车厂商、互联网大厂以及地方国资,也就不难理解如祺出行为何能一路虽亏却勇。

投诉颇多,网约车痼疾难避

结合各种数据来看,如祺出行的成长速度其实已算得上乐观。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无论是从司机端还是乘客端,对其相关投诉并不少。投诉缠身,一度是网约车赛道的痼疾,显然,如祺出行也难逃这一积弊。

锌刻度在消费者投诉平台 " 黑猫投诉 " 搜索发现,截至 9 月初,如祺出行相关投诉多达上千条,其中 7 月以来的投诉大部分呈现未处理状态。司机端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为 " 克扣费用 "" 乱罚款 " 和 " 无故扣款 " 等,而乘客端投诉的问题则集中在 " 乱收费 "。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其中,有乘客在 8 月初发起投诉称 " 当时在平台上看见如祺出行的费用是 126 块多,但是到了以后发现价格变成了 218 元,高速费是 42 元收了 96 元,还多了很多附加费用。" 另有消费者指出," 一开始打的顺风车一口价为 16.6(元),到达目的地后显示 55.29 元 "。

在 " 懂车帝 ",有消费者发布文章称 " 不要轻易相信如祺出行司机的话 " 并写到自己的经历:2023 年 4 月 25 日,我从广州花都区迎宾大道名高城出发,前往广州北站,因 4 月 24 日在北站出口处接受了 " 如祺出行 " 推广人员推荐的 " 如祺出行 " 打车平台,25 日就仍使用 " 如祺出行 " 打车去北站。途中,我询问司机去深圳可能要 500 元?司机说要不了 500 元的,400 元都不要……但最终一共支付了近 550 元车费。

而在 " 消费保 " 平台上,也有司机投诉如祺出行表示," 如祺出行以取消订单,没接乘客为由,乱罚款 200 元,现要求其返还所罚金额。"

此外,据 " 天眼查 " 提供的企业工商信息,如祺出行还曾多次因违规遭到处罚。

最近一次是在 2023 年 7 月 19 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处罚公告,经调查 2023 年 5 月 26 日 9 时 37 分在(违法地点)深圳市泓瀚苑 - 西南门 - 西南侧实施了网约车经营者明知或者应当知道网约车驾驶员将个人所有的网约车交由他人提供营运服务的违法行为,对如祺出行处以 1 万元的罚款。

而在 2021 年,广州市交通运输局依法检查时多次对如祺出行进行处罚,而原因主要为提供服务驾驶员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的行为。

" 监管风 " 和 " 上市潮 ",拉开下半场?

投诉日益增多的另一面是,对网约车市场的监管也正在加强。

尤其是在今年,网约车平台再度迎来强监管周期。自今年 4 月 26 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切实做好网约车聚合平台规范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后,各地都传来了加强监管的消息。

其中,7 月 25 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等四部门联合约谈高德打车及入驻高德打车的携华出行、星徽出行等 9 家网约车平台负责人,针对近期随意调价,提出警告提示,要求限期整改,并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社会公示调价行为;7 月 12 日,宁波下架神州优车、365bus 等 8 家依托于聚合平台开展业务的网约车平台。此外,广州、湖北、贵州、四川等地也根据上述《通知》要求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网约车运力已经趋向饱和,市场供过于求。

从交通运输部每月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 2023 年 5 月 31 日,全国共有 313 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比 4 月底增加 4 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 558.4 万本、车辆运输证 235.7 万本,相较于 4 月底,分别增长 3.3%、2.5%。

而今年 7 月,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宣布暂停受理网络预约出租车运输证相关业务。此前深圳、长沙、济南、东莞、温州、三亚也纷纷发出 " 运力饱和 " 的风险警告,多地出现司机多、乘客少的情况,订单成为稀缺资源。以深圳为例,该地今年一季度日均接 10 单以下(不含 10 单)的车辆数为 53755 辆,占比超过一半。

不过,这似乎并未阻挡各大网约车平台的上市热情。除了在上文提及的万顺叫车、如祺出行和嘀嗒出行,还有不少出行平台传出上市计划。

其中,2023 年 7 月,T3 出行完成 10 亿元 A+ 轮融资,并在推动 pre-IPO 轮融资,计划在融资完成后启动 IPO 并实现港股及 A 股发行上市;在 2022 年 8 月完成 10 亿元 B 轮融资的享道出行,也计划在未来 3 年内适时启动 IPO 计划。

当赛道同时掀起 " 监管风 " 和 " 上市潮 ",网约车赛道的下半场号角似已吹响," 如祺出行们 " 又能否如愿以偿?

来源:锌刻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