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平台“三国杀”,谁能成赢家

创投圈
2025
05/13
20:37
分享
评论

餐饮行业呼吁平台良性竞争,如果巨额补贴了用户,不要最后靠抽商户的佣金来补齐。

晚 10 点半,北京东四环内的一家中式连锁面食馆即将打烊。" 咔嗒 " 一声,店员关了外卖接单机,最后一单外卖停留在京东平台的第 87 单。不到 3 分钟,一名黄色着装的骑手赶来取餐。

王师傅是一位美团骑手,他兼职,跑的是 " 众包 ",哪个平台的订单都送,京东的达达也跑。他的手机里,安装着三个以上的外卖配送软件。

头一天中午,头戴泛旧的蓝色安全帽,车上拉着全新的红色送餐箱的骑手老赵正穿梭在南二环白纸坊街道,老赵说," 箱子是刚配的,帽子还没来得及换。" 老赵是京东旗下达达集团的一名配送员,京东进入餐饮外卖后,就将达达骑手们蓝色的着装和送餐箱换成了红色的。

美团、京东的外卖 " 大战 " 正酣,饿了么也加入了这场竞争。

4 月 30 日,饿了么宣布,进一步加大平台补贴力度,正式开启 " 饿补超百亿 " 大促活动。外卖市场竞争进入 " 红黄蓝 " 之争、" 三国杀 " 之争新阶段。

身处其中的一些骑手,也因同时兼职三个平台,被称为 " 红黄蓝小哥 "。

《中国企业家》走访多家商户、采访多个外卖骑手了解到,外卖市场的格局已然被打破。在这张重新洗牌的牌桌上,京东、美团、饿了么正以 " 百亿 "" 千亿 " 级的投入,补贴、吸引和争夺用户、商户及骑手。后三者,作为这场竞争中的重要一环,都在观望与权衡。

餐饮老板的担忧

近期,国证国际证券的报告称,2024 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市场占有率约是 7:3。2024 年的外卖平均日单量约 6000 万单,同比增长 13%,约为 2021 年的 1.5 倍。

对券商测算的市场份额数据,《中国企业家》跟美团核实,美团方面表示,官方从未公布过市场份额,对市场机构的观点不予干预和评价。

此外,《财经》也报道,美团即时配送 2023 年全年单量为 220 亿单,平均日单量约为 6027 万单。

美团 2024 年年报显示,其即时配送日订单量峰值突破 9800 万单。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餐饮商户了解到的数据,与上述国证国际证券调研数值基本吻合。多家受访餐饮商户表示京东加入之前," 美团和饿了么的订单,差不多是这样。"

但伴随着京东的加入,这个格局正在被打破。

4 月 25 日,记者走访上述东四环内的连锁面馆,除了饿了么的这 74 单外卖,这家面馆还卖出去了 170 多单美团外卖,40 多单京东外卖。这天中午,这家面馆在京东的外卖系统 " 崩了 "。记者在京东 APP 里的 " 外卖秒送 " 界面上看到,这家面馆内的餐品全部显示 " 已下架 ",但在别的外卖平台上,仍然能正常购买。

打烊时,面馆店员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在京东外卖系统里 " 崩了 ",他们店这一天京东订单肯定不止 40 单," 会和饿了么的差不多 "。店员说,京东外卖刚开始订单不多,一天只有几单,之后一天比一天多," 它的补贴大嘛,就是系统有点不稳,美团的订单一直很稳定 ",比较下来," 饿了么订单少一些 "。

这是一家堂食面积只有 20 多平方米的小餐馆,室内只有 5 张餐桌。店员称,店里销量主要靠外卖,面馆到晚上 10 点就不再接待堂食客人,而外卖订单要延长到 10 点半,只是平台抽佣让老板感觉 " 压力很大 "。

隔天,这家面馆在京东的外卖功能就恢复了。4 天后的 4 月 29 日 22 点 27 分,记者再次从京东下单这家面馆的外卖,订单号显示,京东在这家面馆的订单已增至 87 单,美团当天下午 6 点左右已达 108 单。

多位商户和骑手表示,取单号其实就是各外卖平台在一家店的流水单号。

同一天下午 6 点左右,一家位于南三环的餐馆里,京东外卖订单已超过了 170 单,美团和饿了么平台的订单为 0。这家餐馆的老板告诉记者,他才开店不久,考虑到平台抽佣金,他没有在美团、饿了么上注册外卖,听说京东免佣金,他就注册了。

一位坚果店的店员告诉记者,她从新闻上知道了京东外卖在 " 搞补贴 ",便开始在京东上点外卖," 薅羊毛 ",然后发现,以前常用的美团也开始 " 发红包 " 了,力度也不小。" 谁家的红包大就选谁家。" 她说。

邹先生是一位餐饮行业资深人士,他同时经营着一家北京本土品牌餐馆和一家高档粤菜餐厅。他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此次京东进入外卖行业,像把他拉回美团与饿了么、百度外卖竞争的那些年,大家烧钱搞补贴,他担心到最后两家独大,向商户抽取高额佣金。

多位商户告诉记者,美团和饿了么对商户抽取的佣金并不统一,大部分在 20% 左右,一般来说大商户佣金率要比小商户的低一些。

邹先生说,餐饮行业本来利润就不高,平台介入后,收取佣金、派送费、推广费等,最后算下来,外卖挣不了钱,成了给平台打工。但像他这样的商户又不能放弃外卖业务,竞争对手都在做,而外卖平台每天带来的流水,能让餐厅转起来。

京东此次加入外卖行业,承诺商户佣金率不超过 5%。邹先生非常认同,但他同时也担忧,京东市场份额做大以后,会如何确定佣金抽成比例?

骑手的选择

此次京东加入外卖市场,承诺给全职外卖骑手提供全额社保。3 月 20 日,京东外卖宣布已与超 1 万名全职骑手签署正式劳动合同,正逐步落实 " 五险一金 " 的缴纳工作。

4 月 15 日,京东称,第二季度将再招收不低于 5 万名全职骑手。随后 4 月 21 日,京东又称,未来三月招聘全职骑手数量从 5 万名提升至 10 万名。

记者采访了解到,骑手们对社保和订单量看法不一,有些常年跑外卖的骑手,更倾向于去京东做全职骑手;一些更年轻的骑手则更看重哪个平台的订单量高、派单费高。

据美团财报及记者的采访了解,目前美团骑手分为众包、乐跑、畅跑、团队四种,骑手们可以在不同的平台接单。

其中众包骑手一般是兼职骑手,他们可以自由拒单,在每天用餐高峰期以及夜间会收到较多派单;乐跑骑手一般派送长距离或爬楼订单,派单价相对较高;畅跑骑手每天需要跑够 8 小时,8 小时之内不能拒单,一般在 5 公里范围内派单;团队骑手一般是相对稳定在美团接单的骑手,通常会优先收到派单,且派单质量最高。

一位陈姓骑手对记者称,现在外卖骑手很多,平均下来,每个骑手订单不会有太高涨幅,收入也比较固定。

有部分外卖骑手告诉记者,尽管京东订单客单价比美团高出 1 元~3 元,而且还提供全额社保,但他们还是担心订单问题,觉得美团的订单 " 稳一些 "。

记者于 4 月 26 日 21 点 30 分(临近北京某商场下班时间),同时在饿了么、美团、京东外卖平台上下单了某款茶饮,取餐号分别显示为 54、145、50。

对有些餐饮品牌来说,京东的外卖订单增长迅速。一位餐饮从业者告诉记者,3 月份京东订单还是几单几单地涨,到 4 月初,京东单量就追上了饿了么。

4 月 27 日,记者晚上 8 点同时在饿了么、美团、京东外卖平台下单某中餐连锁店的餐品,取餐号分别显示为 53、141、150。

同时兼职三家平台的外卖骑手小许告诉记者,京东外卖有时候定位不准,用户电话有时候也出错," 耽误事,但这种情况也不多 "。不过京东这段时间每单的派送费比美团高," 多 1~3 块钱 ",他跑了 10 单京东外卖,挣了 120 元。

还有一位美团 " 畅跑 " 骑手朱师傅对记者说,这段时间京东承诺要给全职骑手买社保,一起跑外卖的兄弟去跑京东多,朱师傅也比较动心,但他也犹豫京东的单没有美团多。

一位 43 岁的骑手杨师傅,毫不犹豫地选择去京东,因为担心 45 岁以后不好再买社保了。

另一位王师傅也是美团 " 畅跑 " 的外卖骑手,他说他更看重订单量,以及每个订单的派单费,相比拿到社保,他想挣更多的钱在手里。他老家在外地,以前打工在其他地方买过社保,后来就断了。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骑手和商家规模决定了平台的市场竞争力,骑手多平台接单会稀释平台运力资源,增加调度成本,还可能降低平台的履约效率。因此,商家和骑手是外卖平台争夺的核心资源。

美团的负担

如果为骑手交社保,对于拥有庞大骑手团队的美团来说压力不小。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京东此次提出为全职骑手提供全额社保的做法可谓一举多得,一是短时间内可以快速吸引较为年轻的骑手,也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起到表率作用,有利于其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市值表现。同时,鉴于对手有庞大的骑手队伍,如果对方同样打出 " 社保牌 ",意味着要付出比京东更高的资金成本。

在京东发布社保承诺后,美团、饿了么也公布了为全职骑手提供社保的试点计划。2 月 19 日,美团公告称,2025 年起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2025 年 1 月,新华社一则报道称,中国外卖骑手数量已经超过 1000 万。

根据饿了么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饿了么活跃骑手数量超过 400 万;美团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 年美团 745 万骑手中,高频接单骑手(全年接单在 260 天以上)占总人数的 11%,约 81.95 万人。

如果美团仅以上述 81.95 万高频接单骑手为社保缴纳对象,以目前各省社保缴纳基数 4000 元~7000 元的中间值 5500 元为基数,其中企业承担的缴费比例约为 27%,个人约 10%。那么美团每月的骑手社保成本可能超过 12 亿元。

目前京东的外卖秒送业务线主要由旗下达达集团负责,据达达 2023 年财报披露,达达的骑手团队主要由兼职众包人员组成,也包括来自外包配送机构的骑手。截至 2023 年底,达达快送平台上的活跃骑手人数超过 120 万。

而京东如果在全国招够 10 万全职骑手,并全额承担社保缴纳额度,按照上述基数计算,每月这 10 万骑手社保成本大约是 2 亿元,一年合计大约是 24 亿元。

一位了解美团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美团的外卖业务并不挣钱。

记者检索美团过往年报,随着外卖业务的扩大,骑手团队成本也高企不下。

2017 年美团餐饮补贴金额高达 42 亿元,同比增长 60.5%,骑手成本增至 183 亿元,占到了外卖业务营收(210.32 亿元)的 87%。2017 年美团毛利增长至 122 亿元,但毛利率却从 45.7% 下降到 36%,主要是低毛利餐饮外卖业务占比提升至 62%,该部分毛利率仅 8.1%。

高额补贴后,美团用户增速迅猛。据《金融投资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8 年,美团提高了对商家佣金抽成,部分城市部分商户的佣金涨至 22%。

2021 年,美团餐饮外卖收入 963 亿元,同比增长 45.3%。其中配送服务收入为 542 亿元,佣金收入 285 亿元。而同期,外卖骑手配送成本增至 682 亿元,同比增长 38.3%,占外卖总收入 71%。

这一年,美团将外卖、到店酒旅和闪购业务合并为 " 核心本地商业 "。从 2022 年起,美团不再单独披露外卖业务的收入和成本,包括骑手成本。

此外,记者注意到,2015 年~2024 年的 10 个财年里,有一半的年份,美团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为负;有 6 年净利润录得亏损,合计亏损 1809.27 亿元。其余 4 年的净利润合计 566.10 亿元,远未覆盖其亏损敞口。

制图:张晓迪

能否推动行业进化

国证国际证券 2025 年 4 月 23 日的一份报告中,综合国家统计局、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估算,2015 年~2024 年 10 年间,国内餐饮外卖市场规模从 1250 亿元增至约 1.5 万亿元规模,10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28%,外卖渗透率从 2015 年的 4% 提升至 2024 年的 26%。

上述报告还显示,截至 2024 下半年,国内外卖用户规模增至 5.92 亿人,同比增长约 9%,2015 年~2024 年这 10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

此次京东加入外卖行业,还提出了 " 品质外卖 " 的要求。

京东方面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称,京东品质外卖坚持 " 堂食 " 的准入标准,首创最严格商家入驻审核标准和管理制度,用三重机制来保证品质堂食:第一是真实性,以线下流量去判断经营环境和食品质量;第二是逐步和各省市监管部门的餐饮数据接口对接,目前京东外卖商家的审核通过率不到四成;第三是门店入驻后不断巡查巡检,问题商家立即下线永不合作,对好商家给予流量加权。

据京东披露,目前平台已注册品质堂食门店 45 万家。

据记者了解,除上传店面堂食真实照片外,京东品质外卖门店要求还包括,大众点评 3.8 分以上,高德、抖音美食 4.0 分以上,以及美团美食 4.0 分以上。

而更早前的 2025 年 1 月,美团公开表示,为了帮助更多优质中小商家长期经营,投入 10 亿元外卖助力金,其中 5 亿元用来支持在平台经营超过 3 年、复购高、口碑好的优质中小餐饮商家,为每家提供 5000 元到 5 万元不等的现金支持和平台补贴。

4 月 14 日,美团外卖总经理薛冰在 2025 中国餐饮连锁峰会上宣布,未来 3 年,美团外卖将向餐饮行业整体投入 1000 亿元,用于商家、用户的奖励、补贴及明厨亮灶建设。

美团方面向《中国企业家》解释称,美团在外卖和配送领域多年投入,不断完善,目前聚焦的是各类信息公开常态化,不断完善骑手权益保护。不管是明厨亮灶的推进,还是骑手福利的推进,美团有既定举措,并不是专门为了 " 竞争 " 而来。

上述邹先生说,他希望京东加入外卖行业后,能重塑餐饮外卖行业格局,让餐饮行业不能只为平台打工。

同时他还呼吁,平台介入餐饮行业,应该良性发展、良性竞争,如果巨额补贴了用户,也要做好资金补齐计划,不要最后靠抽商户的佣金来补齐。这会导致商户在外卖餐饮食材上压缩成本,带来食品安全隐患,最终受伤害的是用户。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