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搜索,价值加速凸显。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刚刚走红开始,国外大厂就已开始关注 AI 技术在搜索引擎领域的应用。随后在次年开启的 " 百模大战 " 中,国内大厂围绕 AI 搜索的竞速追逐更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作为最基础的互联网基建,搜索引擎可以说是互联网的入口,于是在 AI 2.0 时代,从 2023 年 8 月 " 天工 AI 搜索 " 成为国内第一款 AI 搜索开始,阿里、百度、抖音、360、知乎、微博、微信……头部互联网公司已然集体押注 AI 搜索,要么推出独立搜索产品,要么选择插件嵌入。
8 月 5 日,QuestMobile 发布的《2025 年 AI 应用市场半年报》(下称:QM 报告)显示,AI 搜索引擎赛道的月活跃用户规模已达 6.85 亿,位列第一。相较于原生 App、PC 网页端,插件形态(In-App AI)不仅在用户规模上超越原生 App,今年上半年的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 74.5% 强势领跑。
其中,今年 6 月,QQ 浏览器、夸克、微博在月人均使用次数、复合增长率两个关键指标上,包揽冠亚军。
强劲表现,最终也能在近期各家发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亮眼财报中加以印证。腾讯董事会主席兼 CEO 马化腾在财报中多次直接 " 称赞 "AI,"2025 年第二季,我们在 AI 领域持续投入并从中获益。" 微博 CEO 王高飞则在财报发布后也特别提到," 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方面,微博智搜用户规模增长强劲,进一步推动了整体用户搜索需求的增长 "。阿里方面也将于 8 月 29 日发布 Q1 财报,彼时吴泳铭或将再次对夸克给予肯定。
AI 搜索交出新答卷,QQ 浏览器夸克微博表现亮眼
AI 2.0 时代,从 ChatGPT 爆火伊始,国外取代谷歌,国内取代百度的讨论就不绝于耳。一时间,各种强调 AI 属性的独立搜索产品,由互联网大厂以及创业公司,不断推出。
今年以来,DeepSeek 掀起的又一轮风暴,则让以搜索为核心的入口争夺战进入全新的下半场。竞争不只来自于同类搜索产品,更来自于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应用产品,在各有侧重的内容驱动下,用户使用 AI 搜索频次显著增多。
QM 报告显示,在 2025 年 6 月月活跃用户规模千万以上且复合增长率>0% 的 TOP10 应用插件中,Qbot(QQ 浏览器)、微博智搜(微博)、AI 搜索(百度输入法),在平台借力、场景革命及场景融合的助力下,包揽前三甲。
具体而言,QQ 浏览器升级为 AI 浏览器后,推出了搭载混元和 DeepSeek 的 QBot,仅在 2025 年高考季就免费服务超过 5000 万用户。于是在 6 月份,Qbot 复合增长率高达 255.2%,微博智搜、百度输入法的 AI 搜索则分别为 41.7%、14.3%。
同时,在代表用户对 AI 产品使用黏性的月人均使用次数(2025 年 6 月)方面,夸克、微博、腾讯新闻分别位列冠亚季军。其中,夸克 AI 搜索的月人均使用次数为 64.9 次,微博智搜、腾讯新闻分别为 36.6 次、24.2 次。
相同点在于,夸克、QQ 浏览器、微博高速增长的背后,都有其基本盘。不同点在于,夸克、QQ 浏览器都是因 AI 搜索焕发新生的老牌浏览器产品,微博则是聚焦泛娱乐内容,又在热搜场景中再次腾飞地 " 升级迭代 "。
于是可以从 QM 报告中看到一个颇有意思的表现,在一众头部互联网推出的 AI 搜索产品 / 应用中,微博智搜在月人均使用次数、复合增长率两个关键指标上,均取得亚军位置,十分亮眼。
更为关键的是,相较于阿里、腾讯、百度、字节跳动这些业务庞杂的集团型公司而言,微博这种业务相对聚焦的公司,能够披露的数据更详细,对比也更明显,不失为研究 AI 搜索之于平台型公司的典型样本。
资料显示,微博自 2024 年 11 月就已上线微博智搜," 致力于让你在微博获得更智能的搜索体验,帮助你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绝不让你带着疑惑走出微博 "。彼时,在其官宣现身的首条微博中,仅针对微博自身泛娱乐资讯的特长,提供了吃瓜、追星、追剧这三个典型应用。
一开始,微博智搜的入口," 隐藏 " 在搜索栏中的 " 智搜 - 深度思考 "、词条下的 AI 智搜栏、词条下的智搜卡片这三处。今年以来,在 2 月接入 DeepSeek-R1 大模型后,微博智搜又陆续推出 " 智搜分析 " 和 " 智搜追问 " 功能。自此,智搜 + 热搜的强强联合,得以完全发挥出 1+1>2 的奇妙反应。
微博于 8 月 14 日发布的 2025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其月活跃用户达到 5.88 亿,日活跃用户达到 2.61 亿。在业绩会上,微博管理层透露,6 月份,使用微博智搜这一搜索功能的活跃用户已超过 5000 万。
与此同时,这一份总营收 4.448 亿美元、调整后运营利润 1.618 亿美元,超华尔街预期的财报,直接刺激微博股价应声上涨。美股当日收盘涨幅达 11.28%,港股盘中一度涨逾 11%,创 2023 年 11 月以来新高。
连续两个季度 " 超华尔街预期 ",可以预见的是,以第二季度亮眼表现为起点,预计第三季度暑期档热点不断(从高考、外卖大战到阅兵),第四季度岁末年终(从国庆长假到双 11),微博智搜或将助力微博业绩迈向新台阶。
AI 搜索加持下,内容王国无尽价值待挖掘
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在收到用户请求后会分析搜索需求,再通过事前建立的爬虫来罗列信息,去匹配答案。AI 搜索,真正实现了从模糊的信息罗列,到精准的知识整合,更是天然祛除了广告等垃圾信息的干扰。
以网页版百度为例,用 " 腾讯最新财报解读 " 搜索,暂未实现搜索 AI 化的内容直接出发,仍以网页罗列形式呈现,点击进入相关页面后,部分信息存在重复。如果想要实现 AI 搜索,需要点击搜索框下方的 "AI" 标志跳转作答,同时用户还需要在深度搜索和 DeepSeek 模型回答中二选一,步骤略多。
再来看微博的表现,同样的问题搜索后,网页版微博在呈现三条微博用户的博文后,用卡片的形式呈现智搜回答,以 Qwen3 · AI 生成显示快速概览,点击查看更多,则是已然生成的来自 DeepSeek 模型的回答;微博 App 端,则能在搜索框中打开 " 智搜 - 深度思考 " 选项,输入完成即进入 AI 智搜页面。
新加入的 " 智搜追问 " 功能,则能帮助用户实现继续追问的扩展阅读。此外,微博还将参考博文,按照智搜引用顺序排序,精选 60 篇博文,供用户选择阅读。
不仅如此,微博智搜的搜索结果,还能通过智搜分享,一键带上话题,简单编辑,即可发布成为博文。
以近期创造收视狂潮的《生万物》为例,导演刘家成用微博智搜分享的 " 生万物只有小人物没有小角色 " 回答,针对电视剧《生万物》收官阶段的核心宣传主题,结合剧情内涵、角色塑造及观众反馈深度解读了其含义,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推移,点进页面在其右上角还有 " 查看更新 " 按钮,可以一键增补最新消息。
不难发现,微博热搜推出 15 年来,其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出来,例如 " 二极管思维 " 带来的对立言论,亟需一个校准器。微博智搜的出现,恰恰能够完成这一使命。微博 " 热搜 + 智搜 " 的相辅相成,不仅能 " 随时随地发现新鲜事 ",还能 " 新鲜事一键纵观全局 ",真正实现从 " 罗列 " 到 " 精炼 " 的飞跃。
需要注意的是,QM 报告显示,AI 应用使用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嵌的 AI 功能与主 App 在场景上的适配性及绑定深度。于是在 2025 年 6 月 Al 搜索引擎赛道插件形态 AI 应用中,夸克和百度凭借搜索框的智能化升级,分别实现了 56.6%、42.0% 的 AI 应用渗透率,以及 56.0%、9.6% 的 AI 应用使用率。
相对而言,同属内容驱动的腾讯新闻、抖音、微博,虽然在特定场景下的搜索驱动中提升了用户 AI 搜索频次,以泛娱乐类资讯为主的微博,以体育类资讯为主的腾讯新闻,仍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对于微博而言,微博智搜的商业化进程仍在稳步推进中。其 CEO 也在财报电话会上有所提及," 目前我们在商业化方面还不是特别着急,更多还是先扩大用户规模,可能在四季度会做一些商业化的测试。"
待到用户增长和体验优化达到预设目标后,微博智搜的商业化潜力自然也将被深入挖掘。以广告与营销业务为例,在微博智搜的 " 精炼 " 内容助力下,微博有望提升广告投放的精准度和转化效率,降低中小企业的投放门槛,开发更适配效果广告的产品,真正助力 " 内容沉淀 - 心智渗透 - 预算增长 " 正向循环的进一步提升。
而在内容价值本身的挖掘之外,文字、图片、视频……这些基本要素描述的现实场景,是 AI 搜索背后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 AI 从 " 应答 " 走向 " 执行 "。
以腾讯为例,微信搜索已经实现了搜索与服务的无缝衔接,用户可通过搜索直接跳转到小程序完成购票、预约等操作,成功解决了 AI 搜索与场景落地之间的难题。
正如天风证券分析," 搜索 + 服务 " 的融合将成为流量入口新范式。微信搜索的今天,自然也可以是微博智搜的明天,摸着巨头过河,何乐而不为。
来源:猎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