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啤酒行业的竞争硝烟依然弥漫。
上半年,国内啤酒企业迎来业绩修复窗口期。上市酒企披露的中期财报显示,多家头部及区域啤酒企业实现营利双增,整体呈现 " 多数回暖、少数承压 " 的分化格局。
头部企业的市场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华润啤酒(00291.HK)、百威亚太(01876.HK)、青岛啤酒(600600.SH)以超 200 亿元营收规模稳居行业前三,重庆啤酒(600132.SH)、燕京啤酒(000729.SZ)紧随其后。据统计,这五家啤酒厂商上半年合计营收超 840 亿元,继续瓜分中国啤酒市场近九成份额。
不过,业绩回暖并未让啤酒巨头们高枕无忧。受现饮渠道疲软、消费观念转变等因素影响,啤酒行业已步入市场收缩与存量时期,增长天花板逐渐显现。
2025 年,啤酒行业的战场更显喧嚣。一边是五粮液、珍酒李渡等业外巨头扎堆 " 染啤 ",另一边,面对增长瓶颈,啤酒巨头们转头盯上了其他赛道。
一、华润啤酒 " 登顶 ",燕京半年赚了去年一年的钱
受线下餐饮消费疲软、极端天气等多重因素冲击,去年啤酒行业整体业绩陷入普遍下滑。进入 2025 年,行业整体虽迎修复期,但并未呈现全面回暖。
上半年,TOP5 啤酒企业格局生变。华润啤酒在营收上实现对百威亚太的超越,前者期内营收达 239.42 亿元,同比增长 0.8%;后者营收 31.36 亿美元(折合约人民币 223 亿元),同比下跌 5.6%。
百威亚太业绩下滑主要受中国市场拖累。作为百威亚太第一大市场,中国市场贡献了超 70% 的业绩。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同比减少 8.2%、净收入同比减少 10.2%,延续去年下滑趋势。
另一外资控股的啤企重庆啤酒也出现下滑。重庆啤酒由排名全球前三的啤酒公司丹麦嘉士伯集团控股超 60%,旗下除了重庆、山城、乌苏等本地品牌,还囊括嘉士伯、1664 等国际品牌。
上半年,重庆啤酒请来吴磊、范丞丞等明星代言,赚足了眼球,但营收仍微弱下滑 0.24% 至 88.39 亿元,净利润减少 4.03% 至 8.65 亿元。2024 年,重庆啤酒营收被燕京啤酒反超,行业排名降至第五;2025 年上半年,重庆啤酒以近 3 亿元营收优势暂回第四,下半年业绩将决定其能否稳住位次。
作为近两年的行业 " 黑马 ",燕京啤酒保持高增速,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 6.37% 至 85.58 亿元,归母净利润大增 45% 至 11.03 亿元,超过 2024 年全年 10.56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
上述这种排位变动,折射出啤酒国际巨头与本土品牌攻守易位的新竞争格局。
过去,以百威亚太、嘉士伯等外资啤酒在华强势发展,尤其在高端啤酒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本土啤企发力高端化与并购重组,外资品牌优势逐渐削减。
从财报可见,上半年多家本土啤企中高端产品销量快速增长。华润啤酒喜力、红爵销量同比增长 20%、100%;燕京啤酒的中高档产品营收同比增长 9.32%;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5.1%。与之对比的是,重庆啤酒高端产品仅同比增长 0.04%。
二、嘉士伯们非即饮渠道落后,本土啤企抱紧线上大腿
对非即饮渠道的渗透,成为业绩分化的另一关键因素。
酒业分析师蔡学飞对时代财经指出,高端化战略执行力、渠道转型速度及成本管控能力的差异决定着当前啤企业绩走向。其中,百威亚太和重庆啤酒等外资背景企业因过度依赖传统即饮渠道、渠道转型滞后,叠加餐饮萎缩等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明显。
百威集团全球首席执行官邓明潇在近期业绩交流会上直言,中国市场二季度表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核心原因是百威侧重的现饮渠道(餐厅、夜场等)疲软,需重新平衡现饮与非现饮渠道布局。
百威亚太首席财务官 Ignacio Lares 透露,目前非即饮渠道占百威亚太中国市场约 50% 的生意,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 60%,差距显著。
本土巨头则加速抱紧歪马送酒、山姆、美团等新零售渠道。
今年 3 月,华润雪花啤酒与美团旗下歪马送酒达成战略合作,一季度还推进与山姆的合作,共同打造红狮、黑狮果味啤酒。中期财报显示,华润啤酒上半年线上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整体 GMV 分别同比增长接近四成和五成。青岛啤酒也在财报中提及,上半年强化闪电仓、酒专营等新业态布局,即时零售交易额连续 5 年快速增长。
外资控股啤酒企业也在加快对非即饮渠道的布局。重庆啤酒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关注到即时零售良好的成长趋势,将积极发力非现饮渠道,并设立 " 即时零售作战单元 "。百威亚太 Ignacio Lares 则披露,在广东地区百威正与批发商合作投资,提高非即饮销售团队的人员数量和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2025 年以来,不少啤酒企业迎来关键变动,涉及内部组织整合、管理层换帅等。
其中,华润啤酒、珠江啤酒先后完成董事长换帅,百威亚太迎来首位中国籍 CEO,兰州黄河则在去年底终结了持续多年的股东内斗,重启新篇章。而目前,重庆啤酒仍深陷与参股公司嘉威啤酒的利益纠葛。
三、业外忙 " 染啤 ",啤酒巨头卖起了饮料
啤酒行业排位战正酣之时,白酒名企与零食大户们却盯上了这一行业。
8 月,珍酒李渡董事长直播推出首款高端精酿啤酒产品 " 牛市 ",定价 88 元 / 瓶;随后宜宾五粮液仙林生态酒业推出中式五粮精酿啤酒 " 风火轮 ",建议零售价 19.5 元 / 罐。更早前,河南零食品牌好想你推出红枣味啤酒,安徽坚果巨头三只松鼠也上线了 " 孙猴王 " 精酿啤酒。
然而,当下啤酒行业已进入缩量时代," 围城 " 效应显现。" 啤酒行业是国内市场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之一。" 燕京啤酒在财报中直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 1904.4 万千升,同比下降 0.3%。2024 年,食品饮料工业协会数据亦显示,啤酒行业营业收入减少 5.7%,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下滑的品类。
在此背景下,啤酒企业一边在存量市场坚守地盘,一边跨界寻找新增长。
据时代财经梳理,上半年多家头部啤企发力新品类扩张,切入汽水、能量饮料等赛道。3 月,燕京啤酒推出独立汽水品牌倍斯特嘉槟,并邀大张伟担任品牌代言人。
该新品被认为对标国产汽水大窑。有网友就指出,倍斯特的玻璃瓶装设计与大窑相似,另据新闻报道,倍斯特汽水终端渠道供货价约一箱 27.5 元,折合 2.3 元 / 瓶,低于以性价比著称的大窑。
燕京啤酒曾在回应投资者时称,布局汽水是瞄准餐饮终端非饮酒消费者的无酒精饮料需求;在半年报中则提到,倍斯特的推出标志着公司构建 " 啤酒 + 饮品 " 双轮驱动格局,补齐商业版图、完成战略卡位。上半年,燕京啤酒包含倍斯特汽水在内的饮料产品贡献营收 8301.5 万元,同比大涨 98.69%,不过目前在总营收中占比不到 1%。
重庆啤酒同样在加码饮料业务,继去年底推出大理苍洱汽水后,今年 4 月上线天山鲜果庄园橙味汽水,5 月乌苏啤酒推出首款能量饮料 " 电持 "。中期业绩会上,重庆啤酒财务副总裁陈伟豪指出,两款产品 " 市场反应非常好 ",公司将继续探索饮料赛道。
9 月 4 日,兰州黄河也公告称,通过设立合资公司兰州黄河(重庆)饮品有限公司、收购义旺果汁股权,以加强对饮料行业的业务拓展,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除跨品类布局外,茶啤、果啤成为啤企竞逐的风口。青岛啤酒在上半年推出了樱花味白啤、草莓西柚精酿等精酿新品;在华润啤酒业绩会上,亦摆放了暴打柠檬风味拉格啤酒等新品。
蔡学飞对时代财经指出,啤酒的仓储、物流、终端网点等渠道资源与饮料适配性较高,啤酒企业覆盖全国的经销商网络及餐饮、商超终端可直接复用,降低新品类渠道拓展成本;且多数啤企具备汽水等饮料的生产工艺条件,切入成本较低,具备一定竞争优势。
时代财经注意到,多家啤酒企业在跨界中注重对原有渠道销售资源的利用。重庆啤酒的饮料新品便优先在优势市场试水,如 " 电持 " 在新疆铺货,利用的是乌苏啤酒在新疆 2.5 万家零售终端;燕京啤酒则通过啤酒经销商将倍斯特汽水推广至全国各地。
不过,不同细分品类在品牌调性、消费群体及场景及渠道适配存在差异,无法完全照搬。
华润啤酒 CEO 赵春武在业绩会上便坦言," 啤白融合 " 目前第一阶段合作较为浅层,仅停留在将啤酒经销商介绍给白酒项目公司的层面,且部分啤酒经销商所经销白酒的档次、香型与金沙酒业需求不匹配等,以致近两年渠道融合效果未达预期。
2025 年,啤酒行业还有硬仗要打。
来源:时代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