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懂球帝如今的内容板块几乎覆盖了足球世界的全部角落:头条资讯、赛事集锦、球迷社区、各大联赛、深度解析、装备与足球周边……
在中国这样一个足球氛围相对小众的市场,懂球帝凭借对足球的专注与深耕,吸引了超过2000万用户,DAU稳定在百万级。

这家成立十余年的公司,用一款产品证明:即便是“低天花板”的行业,也能踢出漂亮的商业化曲线。
近日,ToBid 采访到懂球帝商业化负责人陈刚,对懂球帝的商业化探索进行了深度交流。
从热爱出发:懂球帝的初心与第一场开球
2013年,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24岁的陈聪,已经在PC端折腾过两次足球网站。那时的他没有宏大的商业计划,只有一个念头——让球迷能在手机上随时找到同样热爱足球的人。
懂球帝的雏形由此诞生。不同于多数创业者摸索着找方向,懂球帝从第一天起就非常清楚自己要服务的群体。产品的目标受众、内容边界、社区调性都一开始就被锁定。
这份“笃定”成为它能渗透80%以上中国球迷圈层的关键。
陈刚说,懂球帝与传统体育媒体最大的差异在于——社区的生命力。
在PC时代,体育媒体拼的是资讯速度;而现在,UGC内容的崛起让每个球迷都能成为创作者。
“球迷发帖、发视频,内容也许不够专业,但热度、讨论、甚至争吵,才是足球文化真正的养分。”
懂球帝还专门开辟“赛后评分专区”,让球迷为每位球员打分、评论。

它不是单纯做内容,而是把球迷的情绪与观点都留在了这个平台上——一个属于球迷的精神主场。
在创立初期,商业化从不是优先级。足球赛道在中国的商业体系远不成熟,能“养活自己”已属不易。
但懂球帝团队并不焦虑。陈刚回忆:“我们当时只想把产品做好,让用户留在这里。商业化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事实也印证了这点。2016年起,随着用户沉淀、口碑发酵,品牌广告陆续涌入。懂球帝开始尝试多种变现方式,付费会员、电商、线下赛事、体育MCN等等。
无论形式如何变化,核心始终未变:做一个能全面服务球迷的综合平台。

从自营到智能:懂球帝的广告变现进化史
2017年,懂球帝建立起自营的渠道代理商体系,开放充值授权给代理商。广告主通过代理商开户、投放,这个体系一直运转到2019年。那几年,懂球帝还处在“自然生长”的阶段,用户规模稳步上升,商业化的节奏刻意放慢——他们更关注产品的留存和内容的活力。
2018年,国内程序化广告的浪潮袭来。懂球帝第一次开始尝试这一模式,最初只是作为直投广告的辅助渠道,开放了 API 接口。到 2019 年,他们陆续接触了“四大联盟”,随后又引入 SDK。那时的尝试还显得保守,陈刚回忆:“那时候我们在摸索,知道程序化广告是趋势,但没想过要一头扎进去。”
转折出现在2020年。疫情让体育赛事停摆,懂球帝的DAU一度跌到十几二十万。这场突如其来的冲击,让团队第一次认真思考“如何在低谷中活下去”。
懂球帝开始加速商业化的探索。除了激励视频广告,他们还尝试游戏广告、任务广告等新形式。团队自研投放系统,希望能更灵活地管理广告资源,同时研究接入聚合平台。

最初合作的聚合平台存在明显的流量倾向性,收益提升有限。懂球帝团队随后花了几个月时间调研,分析流量结构、广告填充率、产品使用便捷性……就在这个阶段,有同行向他们推荐了ToBid。
“我们起初只是想找个相对公平、数据透明的第三方平台,”陈刚说,“但ToBid给了我们超出预期的反馈。”
从聚合到算法:ToBid帮懂球帝跑出商业化加速度
懂球帝与 ToBid 的合作最初,团队的核心目标是稳定收益、优化体验。接入后几周,他们发现广告收入出现明显增长。
陈刚说,“ ToBid的运营团队非常专业,会主动根据阶段性数据,帮我们分析流量波动、调整策略。ARPU提升特别明显。”
懂球帝的团队特别重视数据。ToBid 的报表系统提供了分组对比、素材维度、流量分布等多种细粒度数据,让他们能直观地看到不同广告类型、不同用户分组的变现效果。“很多细节功能的设计很能满足我们的需求。”陈刚评价说。
“我们的受众特征很集中——95%以上是男性,一二线城市为主,大学生和中年人是两个峰值。”陈刚解释,“他们是广告主想要触达的高价值人群,但在非广告场景下这部分用户的商业潜力其实很难释放。现阶段的懂球帝更适合做一个平台,链接好用户和广告主。ToBid的聚合和算法,恰好帮我们让流量‘被看见’。”
从广告到生态:懂球帝的未来商业想象
展望未来,懂球帝的商业化方向依旧清晰——在稳固广告收益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增量。
广告方面,他们计划尝试更多“非直接广告”的创新形式。例如与游戏、短视频、短剧内容的深度合作,让品牌在内容中自然出现,不再是突兀的“插播”,而是成为场景的一部分。
陈刚认为,这样的探索是对平台长期价值的再平衡:“我们希望懂球帝既能给品牌带来转化,也能给球迷留下体验感。”
与多数互联网公司不同,懂球帝并不是“漂浮在行业上方”的平台。它早已深度嵌入足球产业生态——与中国足协官方、国际五大联赛、各大俱乐部都建立了不同层级的合作关系。这种资源沉淀,也让懂球帝的商业想象空间不止于广告。
“未来,我们可能会孵化一些真正有价值的足球商品或服务——让球迷不仅看球,还能在懂球帝上参与、拥有、交易。”陈刚说。
当那一天到来,懂球帝就不仅仅是一个App,而是中国足球生态的一部分。它可能依然身处“低天花板”行业,但却在这片有限空间里,一步步把热爱变成了生意,也把生意做成了文化。
懂球帝的故事不是“流量神话”,而是一个冷门赛道上关于热爱的长跑。他们没有捷径,也没靠爆款,靠的是一群人十数年如一日的笃定。从兴趣到生态,从社区到商业化,懂球帝在中国足球这片“低天花板”的土地上,踢出了自己的商业化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