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酸奶,估值 1422 亿

创投圈
2025
11/03
21:41
分享
评论

捧出一位新首富。

消费领域素来以诞生传奇创业故事著称。

近期,传统奶制品行业的一笔融资引发关注——美国酸奶品牌 Chobani(土耳其语,意为 " 牧羊人 ")宣布完成 6.5 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跃升至 200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422 亿元)。据《福布斯》估算,创始人哈姆迪 · 乌鲁卡亚(Hamdi Ulukaya)的身家随之飙升至约 135 亿美元,成为新晋土耳其首富。

Chobani 创始人哈姆迪 · 乌鲁卡亚 (图片来自官网)

20 年,从贷款 70 万美元到千亿消费帝国

一个美国品牌造就了一位土耳其首富,Chobani 的故事还要从 20 年前说起。

2005 年,33 岁的乌鲁卡亚偶然看到一则广告,该广告显示,零售食品巨头卡夫旗下的一家酸奶厂商正在出售,不过这个厂子已经很老了,足足有 84 年的历史。

短暂了解和参观之后,乌鲁卡亚萌生了买下这个工厂的想法,但这一决定却遭到了周围人的反对,就连他的顾问和律师也觉得:如果卡夫都搞不定,乌鲁卡亚又怎么能让它起死回生。后来,他在 TED 的一次演讲中说道," 这家工厂太老了,老板们觉得它一文不值,我以为他们漏了一个零。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个价格。"

最终,乌鲁卡亚还是买下了这家工厂,用的是从银行贷款的 70 万美元,Chobani 就这样诞生了,创始团队仅 5 人,除了高性价比的收购价格,买下这家工厂更深的原因在于,乌鲁卡亚对乳制品的喜欢几乎是刻在基因里的,他渴望建立一个新的品牌。

乌鲁卡亚出生在土耳其东部,家里拥有一个奶牛场,生产奶酪和酸奶,他从小就学习家族制作奶酪和酸奶的方法。

1994 年,他移民到纽约学习英语,并注意到美国乳制品市场缺少土耳其产的浓稠酸酸奶。当时,美国酸奶市场上的大部分产品都用了多种添加剂,在乌鲁卡亚看来,这根本不能称之为酸奶。

买下一家酸奶厂只是第一步,乌鲁卡亚更大的野心在于将希腊酸奶推广到美国市场。从那时开始,Chobani 就成为了美国奶制品的一个 " 野蛮人 " ——通过提供更浓郁、富含蛋白质的酸奶打破了长期以来由甜味、低脂酸奶主导的市场格局,为希腊酸奶辟出了一片市场。当时,美国的酸奶市场由优诺、达能、通用磨坊等巨头瓜分,希腊酸奶仅占美国酸奶市场的 1%。

他花了两年时间完善他的希腊酸奶配方,在 2007 年将第一批酸奶运往长岛的一家杂货店。短短五年后,Chobani 的营收就超过了 10 亿美元,在希腊酸奶这个细分市场稳居第一。

按照消费行业的传统打法,新品牌往往靠高举高打的广告或低价铺货冲量。

不过乌鲁卡亚并没有按照常理出牌,他曾在自述中强调,自己曾花了很大的精力来制定单品的售价。既要让自己有钱可赚,为后续的增长提供足够的资金,又不能使得价格太过于高不可攀从而完全丧失竞争力。同时他从一开始就采取了通过全国连锁超市进行分销的冒险路线,甚至提出用酸奶支付上架费。

如今在追求健康、轻食的生活理念加持下,越来越多的酸奶份额被 Chobani 吃下。即便后续有食品行业巨头也开始将目光投向酸奶领域,但失去先发优势的他们在短期内已经不能追上这匹黑马了。

据《纽约 · 时报》旗下 Dealbook 报道,Chobani 预计今年净销售额将达到 38 亿美元,较去年增长 28%。除了酸奶,Chobani 还销售燕麦奶、奶精和即饮咖啡。

VC 投不到的项目

尽管 Chobani 已经成立了二十年,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却鲜有融资的情况。

公开资料中,在今年这轮融资前,Chobani 历史上只有过两次融资。

2014 年, Chobani 获 TPG 7.5 亿美元投资,而这笔投资多少有点 " 病急乱投医 " 的意味。2013 年,Chobani 陷入食品安全的丑闻,也是在同年,为应对行业竞争,Chobani 斥资 4.5 亿美元在爱荷华州建立一个全球最大的酸奶生产基地。

然而,坏消息比好消息来得更快,市场的质疑,业绩的下降,让乌鲁卡亚引以为豪的现金流面临枯竭,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出售部分股权来度过危机,同时 TPG 通过这笔投资获得了可转换为公司约 35% 股权的债券。

2016 年,渐渐走出困境的 Chobani 将公司约 10% 的股权授予约 2000 名员工,相应地 TPG 的潜在股权得到稀释,变为 20%。两年后,有消息显示,Chobani 获得了加拿大安大略省医疗退休基金的战略投资(HOOPP),不过 HOOPP 是接盘了 TPG 的份额,由此乌鲁卡亚团队持股比例提升至 90%(含员工持股)。

重新拿回绝对控制权的乌鲁卡亚,在之后的几年重新站到了希腊酸奶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紧接着在 2021 年,Chobani 提交了上市申请,估值为 100 亿美元,不过这次 IPO 并没有顺利推进,碍于大环境的降温,乌鲁卡亚在 2022 年 9 月撤销了这一申请。

虽然 Chobani 自身并不喜欢接受外部融资,但乌鲁卡亚却很喜欢金融工具,比如公司设立了纽约首家食品类初创企业孵化器 Chobani Food Incubator,旨在为那些有志与大公司竞争的食品类初创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及 2.5 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Choban 酸奶碗(图片来自官网)

在上市道路上的折戟,让 Chobani 开始了更深刻的转型和扩张。最主要的表现在了两笔重磅收购上:

2023 年 12 月,Chobani 斥资 9 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高端咖啡品牌 La Colombe,强化了其在咖啡和乳制品交叉领域的竞争力,这也是其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收购。收购后,La Colombe 独立运营,并借助 Chobani 超过 9.5 万个零售网点的分销网络,推出即饮罐装咖啡,2024 年销售额同比增长了 300%。

今年 5 月,Chobani 收购了主打植物基冷冻即食餐的品牌 Daily Harvest,这是 Chobani 首次进入冷冻食品领域,Daily Harvest 的产品将通过 Chobani 的供应链覆盖美国主流超市冷冻区,并计划未来拓展至澳大利亚市场。

这两笔收购不仅帮助 Chobani 拓展了食品品类,推动其转型为多元化食品饮料平台,更显著提升了估值空间。

国内市场等待下一个 "Chobani"

Chobani 的成功,自然让人联想到其模式在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顺着这条线索,我去查了下国内专门做希腊酸奶的品牌。除了熟知的优诺、安慕希外,还有一些更专注的品牌像是吾岛、乐纯、光明如实等。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安慕希虽然以希腊酸奶为卖点,但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 " 高蛋白希腊酸奶 " 品牌,而更主打 " 希腊风味 "。

所以真正能跟 Chobani 处于同个赛道的是吾岛、乐纯,它们在国内拥有一批精准客户—注重配料、追求高蛋白的年轻消费者和健身人士。

其中,吾岛是一个 2020 年成立的新消费品牌,专注于低温希腊酸奶的研发与生产,其产品在蛋白质含量、浓稠度、低糖等方面具有优势,例如其小罐装希腊酸奶每 100g 蛋白质含量高达 9 – 11g,是普通酸奶的 3~4 倍。

吾岛的创始人王炜建是一个有 25 年乳品从业经验的行业老兵,曾创立河北邯郸乳企康诺。从 2016 年起,王炜建开始筹建全自动化乳品工厂,投入 2.4 亿元打造吾岛自有供应链,从构思到工厂建成花了三年时间。

成立以来,吾岛完成了两轮融资,投资方为壹叁资本和 QY Capital。此外,吾岛在河北邯郸投资建设了国内首个专为希腊酸奶设计的超级工厂,据吾岛官方披露,该工厂日处理原奶量达 800 吨,产能和销量在国内低温希腊酸奶领域均排名第一。

与吾岛类似,乐纯经典款希腊酸奶的蛋白质含量也超过了 9 克,不过它是通过三倍浓缩工艺做到的,其品牌定位高端健康,主打 " 零蔗糖、零添加剂 "。不同的是,乐纯背后的第一大股东是可口可乐,可以说是纯正的大厂背景,不仅如此,它还获得了英诺天使基金、真格基金的多轮加注,2014 年到 2018 年间,完成了五轮融资。

高频率的融资和顶级 VC 的支持跟其创始团队不无关系。

乐纯创始人兼 CEO — Denny Liu,曾在黑石任职,并对全球消费市场的演化有深入研究。他曾在 2014 年初加入大众点评,担任品牌营销负责人,还曾担任联想、百事等 500 强消费企业的特聘顾问。

其他几位联合创始人,或是出身乳制品大厂,或是拥有多项专利,或是来自投资机构,也有的在线下消费赛道浸润多年,拥有渠道资源,整体来看,是一个能力全面的创业团队。

当然,相较于美国市场,中国的希腊酸奶市场还处于亟待开垦的阶段,所以最终谁能吃下这个新兴市场,恐怕还要经过一番血雨腥风的较量。

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