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再出超级 IPO!55 岁叔叔为无人机造“心脏”:年入 7 亿 64 次第一

创投圈
2025
11/03
21:54
分享
评论

 

物流无人机驮 50 公斤货物穿梭山区,应急无人机顶 - 30 ℃严寒作业——这些 " 硬核飞行 " 的画面背后,支撑它们的,正是国产无人机动力系统。

这个赛道,被称为无人机的 " 心脏 ",也是低空经济的核心机遇之一。

在该赛道,深圳近期跑出一个超级隐形冠军:好盈科技,向科创板提交上市申请,计划募资 19.6 亿元。

这家 2005 年成立的企业,从竞技车模动力起家,而后进化为无人机动力关键供应商,产品覆盖 120 多国,2024 年营收 7.38 亿元、净利润 1.52 亿元,无人机动力收入占比超五成,全球市占率跻身第一梯队。

它的掌舵人叫张捷,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别看他已经 55 岁了,也是个遥控模型发烧友——他的创业灵感也来于此。他发现,这些模型的动力设备多数被海外垄断,体验又不够好,于是有了创立国产品牌的想法。

从 2007 年首款模型电调问世,到 2015 年切入无人机动力,再到聚焦重载无人机与 eVTOL 研发,好盈历经三次转型,拿下 64 次模型赛事冠军。

透过好盈科技的 IPO,我们可以洞察无人机动力赛道的几大机会。

1、场景需求爆发机会。

物流、应急、电力巡检等领域对大载重、长航时动力系统需求激增,例如物流无人机需承载 50kg 以上货物、续航超 2 小时,这类需求未来三年年增速超 45%,形成明确增量市场。

2、核心技术突破机会。

"AI + 自适应动力系统 " 成关键方向,通过 AI 实时调整电机功率与能耗分配,可提升续航 20%-30%,还能降低故障风险,当前该技术转化率不足 30%,技术落地空间广阔。

3、政策红利释放机会。

国家逐步放开空域管制,简化飞行审批、扩大空域开放范围,直接推动行业级无人机应用普及,带动动力系统需求增长。

4、市场格局突围机会。

全球无人机动力市场集中度低,2024 年好盈科技市占率仅 4.12%,头部效应尚未形成,具备全栈自研能力、稳定供应链的企业,有望在第三方供应商阵营中抢占更多份额。

01

2005 年,深圳一间简陋的办公室里,35 岁的张捷与两位伙伴敲定一个创业想法:做中国人自己的高端无刷动力系统。

别被这个专有名词吓倒。高端无刷动力系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特别厉害的 " 电动小马达 ",和普通的小马达不一样,它没有那种会磨损的电刷。

比如我们玩的一些普通小电机玩具,里面的电刷在工作时会和别的部件不断摩擦,就像鞋子穿久了会磨破一样,不仅容易坏,还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火花。

张捷是怎么发现这个需求的?他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此前已在深圳电信行业深耕 13 年,同时他还是个遥控模型发烧友。

他发现:国内外玩家手中的动力设备全被海外品牌垄断,价格高昂且维修不便,连简单的配件更换都要等半个月——体验不太好。

在模型爱好者 BBS 论坛上,张捷结识一位核心伙伴,后续又邀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身的技术专家刘友辉加入。创业的初期队伍,就这样搭好了。

初创期,他们挤在不足 50 平的作坊里反复调试,张捷常对团队说:" 要么不做,要做就必须在性能上追上欧美品牌。"

2007 年,好盈首款 RC 模型无刷电子调速器问世,其响应速度与海外产品持平,定价低于后者 30%,凭借这些特征,好盈打开了国内模型市场。

02

回顾下来,好盈科技经历了三次重要转型:从最早的模型动力系统,到如今的无人机 " 心脏 "。

第一阶段(2005 — 2014 年):公司以车模动力系统为主打产品,在全球模型竞技圈建立口碑。自 2022 年以来,公司车模动力产品帮助参赛车手在全球顶级赛事(IFMAR、ROAR、EFRA)中累计获得 64 次冠军,确立了国际领先地位。

第二阶段(2015 — 2020 年):公司切入无人机动力系统市场,研发出电控、电机、螺旋桨协同设计的一体化动力系统,率先实现多领域通用动力平台化。

第三阶段(2020 年至今):公司聚焦重载无人机和 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动力系统,推动核心技术国产化,并持续布局全球市场。

2024 年,好盈实现无人机动力系统全国产化,相关收入达 4.25 亿元(占总营收 58.18%),全球市占率跻身第一梯队,产品覆盖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具体而言,好盈的无人机动力系统包含 4 个层次:一体化动力系统、电控、电机、螺旋桨,其中一体化产品收入最高。

2022 年、2023 年、2024 年、2025 年上半年,好盈科技的收入分别约 4.68 亿元、5.46 亿元、7.38 亿元、5.8 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约 0.82 亿元、0.94 亿元、1.52 亿元、1.39 亿元。整体保持稳健增长。其中,无人机动力系统收入占比从 39.94% 跃升至 75.57%。

03

好盈目前的主攻方向是无人机赛道。这个行业发展巨快。

无人机产业是推动 " 低空经济 " 建设的核心力量。而动力系统又是无人机的心脏,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飞行器的载重、续航和安全水平。

据 Frost & Sullivan 的行业测算,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从 2019 年的 309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 110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4.14%;其中行业级无人机增速更快,达 33.33%。

中国市场占据全球 57.19% 的份额,是最主要的增长引擎。无人机动力系统作为核心部件,市场规模从 2019 年的 43 亿元增至 2024 年的 103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19.05%。

国家对空域管制的逐步放开,也为无人机动力行业提供了新的政策红利。在技术层面,动力系统正向更高功率密度、更高能效、更强环境适应性方向演进。相比传统动力技术,新一代系统具备多链路冗余设计、智能能耗管理及低噪声控制等优势,但也面临散热、材料及成本控制的挑战 。

无人机动力系统主要由两类企业构成:一类是大疆创新等整机厂商自研自产动力系统;另一类是第三方专业供应商,如好盈科技、三瑞智能、瑞士 Maxon 公司等。

其中,好盈科技与三瑞智能并列第一梯队,2024 年,其无人机动力系统市场占有率达 4.12%,市场集中度仍较低,尚未形成明显头部,但新进者面临较高的准入门槛。

04

对于无人机动力系统而言,新玩家还有机会吗?有的。

政策端,低空经济放开直接激活需求。《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落地后,物流、应急、电力巡检等场景对大载重、长航时动力系统需求激增:物流无人机需承载 50kg 以上货物、续航超 2 小时,这类需求未来三年年增速超 45%。

此外,应急救援场景要求动力系统在 -30 ℃至 60 ℃极端环境稳定工作,当前达标产品仅占 18%;电力巡检需低噪音、精准供电的动力设备,单价是普通产品的 3-5 倍,利润空间显著。

技术上,"AI+ 自适应动力系统 " 成破局点。传统系统参数固定,难应对复杂环境,而自适应系统可通过 AI 实时调整电机功率与能耗分配,续航提升 20%-30%,还能降低故障风险。

比如山区物流中,它能依地形切换动力模式,解决传统系统爬坡乏力、平飞浪费的问题。目前该技术转化率不足 30%,新进入者集中突破算法与硬件协同,易建立壁垒。

但挑战也明显:大载重系统需平衡功率与散热,自适应技术面临数据不足、响应延迟等问题。未来竞争,本质是三者的平衡比拼——既要冗余设计保安全,又要优化电机电池匹配提能效,还要实现 AI 低延迟控制。找对最优解的新进入者,才能在增量中分得红利。

来源:铅笔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