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了3年上市的陆金所,怎么就没声了?金融

砍柴网 / 网贷天眼 / 2017-11-28 21:19
拥有3236万注册用户数的陆金所,业务体量大到用万亿计量。然而巨大的体量却并未给陆金所带来收益,反而拖累了公司筹备了3年的独立上市进程。

筹备了3年上市的陆金所,怎么就没声了?1

拥有3236万注册用户数的陆金所,业务体量大到用万亿计量。然而巨大的体量却并未给陆金所带来收益,反而拖累了公司筹备了3年的独立上市进程。

11月21日,香港经济日报报道称,陆金所将独立上市,市值或超过平安银行。不过对于上市预期,却并无说明。

事实上,早在2014年5月,就有传闻称陆金所将分拆上市,估值1000亿元,被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否认;2015年12月,计葵生首次回应媒体称,陆金所估值180亿美元,计划最快将于2016年下半年启动在港上市;2016年8月,平安首席财务官兼副总经理姚波表示,陆金所预计将于下半年实现IPO;同年10月,有媒体报道,陆金所正式启动上市,并于2017年一季度向港交所递交A1上市申请表。随后,关于陆金所上市的计划却不了了之。

究其原因,不得不从陆金所的盈利状况说起,陆金所虽然雄踞国内P2P行业第一多年,并曾一度超过美国P2P平台Lending Club,位居全球P2P平台之首,但是其以万亿为单位的体量,并未给公司带来收益。

据互金协会披露的财报显示,陆金服2016年净亏损1060万元,2015年净亏损251.88万元。但据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3日,陆金所将所有网贷业务移交陆金服。因此陆金服项下的亏损,应该或全部来源于陆金所。

名门之后 ,大股东庇护

陆金所成立于2011年9月,是平安集团旗下成员之一。这个出身名门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大股东平安的荫庇下可谓发展得“顺风顺水”,成立三年之后,陆金所就跃居国内第一大P2P金融平台。

从陆金所的出生和成长看,平安集团在资产端和资金端都给予了陆金所大力的支持。资料显示,陆金所在牌照、监管关系、金融机构关系、资产来源等方面都得到了平安的支持。

资金方面,2014年,陆金所814亿的资金量都来自平安,占当年资金总量的30%;2015年,陆金所761亿元的资金量来自于平安,占2015年总量的12%。

此外,陆金所早期管理资产的1/5都来自于平安寿险代理人。平安寿险代理人还帮着陆金所拉贷款。

陆金所背后,除了有平安这个大金主,它的融资路也一路顺畅。

2015年3月,陆金所完成了4.85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100亿美元;2015年12月,时隔9个月,陆金所又敲定了12.16亿美元的B轮融资,估值185亿美元,较A轮估值翻了将近一倍。这笔融资还使得陆金所登上2016年P2P融资百强榜之首。

或为上市铺路的格局

2012年3月平台上线初期,陆金所主要面向中小投资者推小额贷款项目。历经3年多的发展,到2015年,P2P平台频现跑路,一时间人们谈“P2P”色变,网贷新规的出台,也限制了这个行业做大做强的愿望。

2015年3月,平安集团开始对旗下平安易贷、平安直通贷及陆金所旗下P2P业务进行整合,成立“平安普惠金融”业务集群,并提出了“大陆金所”概念。

大陆金所的主体是2014年1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的陆金所控股。

对陆金所的整合,意在淡化其身上的P2P标签,实现由“个人网络借贷平台”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的转型。整合完成后,平安普惠成为陆金所控股下的一个独立法人主体,原陆金所销售的P2P业务转到了平安普惠旗下。同年8月,平安海外控股又将平安普惠与深圳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前交所)100%股权转让给陆金所控股。

2016年,陆金所控股完成了对普惠金融业务和重庆金融资产交易所(重金所)业务的重组,旗下业务形成陆金所、重金所、前交所、平安普惠“三所一惠”的战略格局。

陆金所,互联网财富管理的综合化平台;

前交所,定位B2B机构间交易及跨境业务;

重金所,定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平安普惠,消费金融领域。

2016年12月,陆金所再次把P2P业务进行拆离,此次将公司旗下原有网贷业务转移至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陆金服)。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陆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都是有严格底线的,资料显示,港股要求拟上市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最近一年不低于2000万港币,在之前两年累计额不低于3000万港币;而A股的盈利要求更高。

虽然,陆金所经过频繁的资本运作,形成了“三所一惠”的战略布局,截至2017年9月末,陆金所平台注册用户数达到3236万,比去年年末增长14.02%,其中活跃投资用户数769万,但是其盈利水平可能依旧达不到IPO业绩要求。

筹备了3年上市的陆金所,怎么就没声了?2

陆金所IPO或被严重亏损拖累

据平安年报显示,2016年,包括陆金所、普惠金融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亏损42.89亿元,比2015年亏损额增加10.48亿元。

虽然2017年中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上半年实现盈利。不过财报中并没有披露陆金所的具体盈利金额,有业内人士猜测,或许是盈利金额不大。

尽管在成立六年后,陆金所这个P2P行业的老大哥或许将迎来全年盈利的时机,但是就目前P2P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来看,其IPO推进方面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在网贷、P2P行业的整体标签趋于负面时,虽然平台砸了很多钱用于获客,但是从接触到信息到注册投资的用户转化并不多。网贷平台的有效获客成本也因此飙升到大几百甚至上千元。

此外,随着监管加码,P2P的成本也不断增加,大量资金的投入很长时间都看不到效果,使得那些想赚“快钱”的公司纷纷停业或转型。

据相关媒体统计,去年国内34家上市系P2P公司中有13家亏损,占比约4成。今年以来至少有10家上市公司宣布退出P2P行业,包括东方金钰、*ST匹凸、益民集团等。

在美股上市的两家国内P2P公司:宜人贷和信而富,目前来看也显出疲态。

资料显示,今年三季度,宜人贷实现净营收15.14亿元,同比增长73%;但是净利润反而较去年同期下滑12%,为3.03亿元。信而富的三季报显示,其净收入为2720万美元,同比增长62%;净利润亏损440万美元,同比扩大11%。

不仅如此,作为网贷业务的鼻祖、美国最大的网贷平台——美国Lending Club近几年亏损已成常态。2014年上市时,Lending Club的市值一度达到100亿美元成为全球互联网金融第一股,但是上市第二年,Lending Club的亏损额就达到了500万美元,这一亏损额在2016年更是上升到了1.46亿美元。伴随着净利润的亏损,Lending Club的股价也从曾经的29美元下跌到4美元。

回到陆金所身上来,早在今年年初陆金所就向港交所递交了A1上市申请表。6月份,平安集团股东大会上,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执行官姚波表示,陆金所的上市正在积极的推动过程中。10月份,平安集团副董事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陆金所的上市进程在积极推进中。今天港媒报曝,陆金所将独立上市,市值或超过平安银行。

虽然陆金所和平安相关负责人多次表示陆金所IPO正在积极推进,但是关于陆金所IPO实质性进展的披露报告截至递交A1上市申请表,再无更新。

【来源:网贷天眼】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