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还能“讨好”年轻人吗?

创投圈
2021
09/08
20:49
黄嘉敏
分享
评论

 

海底捞的客流量,和它的股价一样。

下午两点的海底捞,三五大学生围着四宫格涮锅一边闲聊一边涮肉,员工在桌旁扯面,将鲜嫩有韧劲的牛肉、脆爽的黄喉毛肚、脆嫩的莴笋蘸上蘸料,塞进口中,完成这一场 " 进食仪式 ",满足感随之而来。最后买单时展示支付宝学生认证页面,打个六九折。

这是不少年轻人关于海底捞的记忆。

凭借着极高的话题度和大学生折扣,海底捞曾吸引了无数年轻消费者,截至 6 月 30 日,海底捞会员数达 8500 万。

但随着消费者对海底捞的新鲜感散去,新的选择越来越多,海底捞正在被新的年轻人抛弃。

曾经的年轻人猎手 

除了牛肉粒和番茄锅底,恐怕消费者对海底捞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学生折扣、服务和免费美甲等与食物不相干的东西。

" 大学生折扣 " 为海底捞带来了第一批 " 信徒 "。

工作日下午 2 点至 5 点、晚上 10 点至次日早 7 点的六九折优惠给海底捞带来了一大批年轻消费群体。

2019 年曾有传言称海底捞将修改学生折扣细则,取消下午场优惠,深夜场的折扣力度也变小。这一传言引起了不少大学生的热议。后来海底捞回应称,在听取顾客的意见和建议后,决定暂不调整现有折扣活动。

" 服务 " 也为海底捞博够了眼球。

为独自吃火锅的顾客 " 安排玩偶 "、为过生日的顾客唱几句 " 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 "…… 都是社交平台上广为传播的素材。

图源:小红书

而年轻消费者向来自带对流量、营销的敏感度,在社交平台将海底捞的服务 " 神化 ",也为海底捞制造了不间断的热度。

尽管海底捞多次被质疑 " 过度服务 ",其员工为寿星唱生日快乐歌的场景也被视为 " 社死现场 ",目前来看," 服务 " 仍然是海底捞难以被同行超越的一个点。

但没有人永远年轻,为了抓住新的一批年轻人,今年以来,海底捞做了不少 " 讨好 " 他们的事儿。

最近,海底捞悄悄推出了口红和耳环产品,口红色号呈现出 " 餐饮特色 ",有夏日番、红颜椒和黄裳姜三个色号,耳环形状则有花椒和面条两种。推出口红、耳环等产品实际上和海底捞此前提供的排队期间免费做美甲一样,都是为了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光顾。

海底捞还在口味上取悦年轻人,今年上半年推出了应季的小龙虾和沙棘锅底。

近日的人事调整,也是海底捞试图读懂年轻人的措施。

8 月 24 日,海底捞宣布新的人事变动,舒萍辞任公司非执董及审计委员会成员,施永宏辞任公司执董,同时,新增杨利娟、李朋、杨华、刘林毅、李瑜、宋青、杨立七位执行董事,新增马蔚华、吴宵光两位独立非执行董事。

从年龄来看,此次人事变动后,海底捞管理层平均年龄有所下降。据媒体统计,董事会成员平均年龄由原来的 53.6 岁降至 47.9 岁,执行董事成员也由原先的 45 岁降至 40.1 岁。

年轻的团队意味着对市场和潮流的把握、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更高,能够帮助海底捞吸引年轻消费者。

但现实则是,海底捞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了。

谁还在吃海底捞? 

" 经营结果未达到管理层的预期 ",海底捞方面在财报中如此评价今年上半年的业绩。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曾经引以为傲的 " 翻台率 " 指标降至 3 次 / 天,而在海底捞递交招股书的 2018 年,翻台率达到 5 次 / 天,其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门店的翻台率分别为 5.1 次 / 天、5.3 次 / 天。

这意味着,原来一张桌子每天能有 5 单生意,现在只有 3 单生意了。

我们以简单地将海底捞的业务模型视为 " 翻台率 x 人均消费 x 人数 x 门店数 ",翻台率数据下降,其他的数据指标表现如何?

" 人均消费 " 和 " 人数 " 直接影响了 " 单店日均销售额 "。

2018 年,海底捞的单店日均销售额高达 15.4 万元,今年上半年,这个数字降至 8.48 万元,近乎腰斩。

在单店日均销售额、翻台率不断下降时,海底捞要想业绩增长,就必须开设更多门店。

但这看起来是个 " 左右互搏 " 的主意,单店日均销售额下降,原因之一就是门店数增多后造成的顾客分流。

在 2017 年之前,成立 23 年的海底捞门店数不到 300 家,2018 年开始,海底捞加快了扩展门店的步伐,当年新开设了 193 家门店。

由于当时的海底捞仍处在其鼎盛时期,门店数尚未饱和,2018 年的门店扩张为海底捞带来了更多的顾客。在当时的扩张下,海底捞仍然保持了较高的翻台率。

2019 年,海底捞开始了更为大胆的扩张计划,接下来两年的新开门店数分别为 302 家、530 家,即使是受疫情影响严重的 2020 年,海底捞也保持每天新开 1.47 家门店。今年上半年,海底捞的新开门店数达到了 299 家。

但在门店数量逐渐饱和的情况下,海底捞新门店逐渐成为 " 累赘 ",新开门店达到首次盈亏平衡并实现现金投资回报的时间越来越长。

一个数据是,海底捞新开设门店的翻台率远低于已有门店,今年上半年仅为 2.3 次 / 天,现有餐厅翻台率则为 3.1 次 / 天。去年这两个数字分别为 2.8 和 3.7。

通俗来说就是,门店数越来越多,吃火锅的人还是那一批,开设新的门店对消费者并没有什么吸引力,导致规模不经济

张勇在今年 6 月的投资者交流会上也表示,海底捞的门店扩张过于激进," 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 6 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不排队吃海底捞的日子里,年轻人在吃什么?

为什么非得吃海底捞呢 

" 现在好吃的太多了,海底捞又没啥好吃的。" 一位广州的消费者向 ZAKER 新闻直言。

广州作为一线城市,给予了消费者更为丰富的选择。这一点从海底捞在不同等级的城市门店数据也能看出——拥有更多选择的一线城市消费者越来越不爱吃海底捞了。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在一线城市的单店日均销售额仅为 7.9 万元,低于其他城市门店,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这个数据分别为 8.73 万、8.42 万元。

翻台率方面,今年上半年,在新开 32 家门店的情况下,海底捞一线城市门店翻台率降至 3 次 / 天。

在问及 " 说出一家火锅店的名字 " 时,多数人还是会第一时间说出 " 海底捞 " 三个字,但作为餐饮,海底捞并不那么受欢迎了。

去年发布的《美团大众点评必吃榜影响力火锅》名单中,海底捞并未上榜,榜单中除了川渝火锅,还有老北京火锅、潮汕牛肉火锅、泰式火锅、菌菇火锅等类型。

ZAKER 新闻在大众点评(北京)搜索 " 火锅 ",按人气排名后发现,海底捞甚至没有排进前 50 名,排名较前的是哥老官、满恒记、巴奴、芈重山等。

还有就是,人们聚餐为什么非得吃火锅呢?

毛肚、肥牛、五花肉、脑花、土豆 …… 几乎每一家普通火锅店都提供这些菜品," 同质化 " 是消费者向 ZAKER 新闻吐槽火锅时多次提到的点。

在北京生活的李霸上一次吃火锅还是在 2019 年,在她看来,聚餐吃火锅没什么意思," 吃想吃的,而不是出去就吃火锅。" 她更愿意去排队尝试超级文和友、炊烟食代这样的新网红。

今年 4 月 2 日,深圳文和友开业当日超 5 万人排号,一张 " 队伍排队至河对岸 " 的照片刷屏网络。8 月 14 日,文和友完成由红杉资本中国、IDG 资本、华平投资等联合投资的 B 轮融资。

追逐热钱和流量的资本,其动向一定程度上能透露行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 IT 桔子的数据,截至 8 月底,中国餐饮与食品饮料领域今年融资总额达 370 亿元,远超去年全年融资规模。

有多少资本涌进这个行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网红餐饮品牌,海底捞面临的竞争就有多大。

海底捞确实曾经抓住了年轻人,但这群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缺少品牌忠诚度的人,永远在排队下一家店的路上。

张勇本人也在一次公开发言中谈到,餐饮是非常碎片化的行业," 不像微信用了就离不开了,没有哪家火锅店哪家餐厅是你离不开的。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这辈子只吃一家餐厅,总是换着吃的。"

当人们拥有这么多选择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吃海底捞?这个问题,只能留给海底捞自己来回答。

来源:ZAKER 黄嘉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