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 OpenAI 做销售,能值 30 亿美元?

创投圈
2025
08/08
19:45
分享
评论

 

作为在 AI 销售——找线索领域的产品,Clay 找到了它的增长秘籍,成为硅谷在这个领域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8 月 6 日,这家公司正式官宣了新一轮 1 亿美金的融资,估值 31 亿美元,这个速度,甚至超过了火热的 AI 编码赛道公司—— AI 编码代表性企业 Lovable 的估值约为 15 亿美金。

Clay 可以把这个流程里最耗时、最机械、最容易出错的环节——找客户名单、查公司背景、写冷启动邮件、更新 CRM ——统统交给 AI Agent。Clay 甚至还创造了一个 AI 原生的职业——GTM(Go-to- Market:面向市场)工程师

Clay 也因为这一次 AI 改造,结束了自己过去 5 年几乎 0 收入的困境。在 2022 年之后,实现了 10 倍的收入增长。

对于希望在 AI 销售领域创业的初创公司来说,Clay 的启示在于,首先,聚焦 PMF(产品市场契合度),目标客户可以不用多,但行业要够垂,做透场景;其次,重视品牌和营销,讲好自己的品牌故事,让大家都听懂;第三,搞定例如 OpenAI、谷歌这样的大客户

不过,在 AI 找销售线索这个赛道,已经挤满了竞争者,甚至还有一些大平台公司。Clay 的优势能维持多久,是否能保持用户粘性,还不好说,毕竟在 Agent 领域,公司的起起伏伏是常态。

嘉和资本 CEO 袁子恒告诉虎嗅,Clay 这类公司模式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很难形成飞轮效应,一方面 Clay 从互联网抓取很多数据进行整合,帮助客户有针对性地联系他的客户,但这种方式的门槛其实并不高。在红海的 AI 售前场景下,拼的是精准度。

另一方面,Clay 的模式,没有和用户形成有效的交互机制,并且 Clay 没有独家数据,而 LinkedIn 的数据正在收紧,这也极大影响了 Clay 的收入

7 年时间,转型与收敛

成立于 2017 年的 Clay,是一家位于纽约的加拿大 AI 公司。

由麦吉尔大学毕业生卡里姆 · 阿明(Kareem Amin)和尼古拉 · 鲁桑(Nicolae Rusan)一同创办。

此前,卡里姆 · 阿明曾创办名为 Frame 的公司,这是一家企业服务公司 , 公司开发的云端平台能够让用户在浏览器中运行桌面应用,该公司于 2012 年被 Sailthru 收购。

尼古拉 · 鲁桑曾担任道琼斯产品副总裁和微软项目经理,但如今他已离开 Clay,经营一家名为 Toolkit 的公司。曾在 Google 等团队任职的 · 阿南德(Varun Anand)是另外一位重要的联合创始人,他在 2021 年加入团队,带领公司实现变革。

Clay 的早期产品是一款连接了 API 的电子表格,Clay 会从数十个数据库中抓取信息,并直接将其导入电子表格。但是,尽管有了可行的产品形态,但因为这款产品不同的群体都能用它来做不同的事情,反而模糊了目标客户。

比如,阿明曾分享一个客户案例,一家公司发送了他们的代码库,想将所有数据发送到 NetSuite(一个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管理软件平台),需要 Clay 对其进行逆向工程。这份任务与营销无关,但花费了 Clay 很长时间,并导致了服务器故障。显然,产品延展性带来了意料之外的成本,也让 Clay 很难从纷繁的反馈中分辨出有效信息。

最终,他们意识到,需要聚焦

2020 年,Clay 决定从一个平台型产品,转向一款面向销售 GTM 的垂直 Agent 产品。产品聚焦之后,Clay 才开启了其疯狂增长之路。

此后,Clay 进行了多轮融资,其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

· 2024 年 6 月,B 轮融资 4600 万美元,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Sequoia Capital、First Round、BoxGroup 等参与投资;

· 2025 年 1 月,B+ 轮融资 4000 万美元,投资者包括 Sequoia Capital、First Round、BoxGroup、boldstart ventures 等;

· 2025 年 8 月,C 轮融资,由 Alphabet 旗下独立成长基金 CapitalG 领投,Clay 估值达到 31 亿美元。

AI 原生时代的 GTM 工程师

GTM 是 Go-to- Market(面向市场)岗位,通常指负责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专业人员。该岗位在企业的市场营销和产品销售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GTM 人员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方向,为产品或服务的定位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然后,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制定有效的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并取得,接着进行资源整合:协调内部资源,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部门,以及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推动产品或服务的上市进度,最后进行执行与监控:负责市场推广活动的执行,并监控市场反馈,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

拿 SDR(销售开发代表)来说,每天的生活就是在给尽可能多的潜在客户传达信息,他需要在公开网站上搜寻潜在客户以及潜在决策者,然后再编辑电子邮件,发送给潜在客户。

这个过程效率极低,并且销售成本极高。

但如果使用了 Clay 的这套自动化 Agent,可以讲这个繁琐的流程自动化,Clay 还能绕开垃圾邮件的判定,而且能够有效避开无效邮箱地址发送邮件。这对于这类的 Agent 来说,是一项核心技术。

引入 Clay 之后的销售团队可以为 SDR 免除销售中的繁琐工作,不再不理想的潜在客户上浪费时间 图片来源:Clay 官网

不仅如此,Clay 还创造了一个 AI 原生的新职业—— GTM 工程师,让熟练的销售和市场的人结合 AI 和自动化工具,搭建起一套推动盈利的 " 引擎 "。

Clay 的 GTM 工程师角色和功能 图片来源:Clay 官网

聘请这些 GTM 工程师的企业,就自动成为了 Clay 社群里的一部分。

Clay 还在文章中提到,一个人能成为优秀的 Clay GTM 工程师的最强信号很简单:他们非常擅长使用 Clay。因为使用 Clay 是 GTM 工程师工作的主要部分。

GTM 工程师可以将 SDR(销售开发代表)需要手动完成的流程自动化。SDR 无需将销售线索转交给 AE(Account Executive,负责业务的客户经理),AE 再请销售工程师帮忙——在 Clay 的语境下,他们都是同一个人—— GTM 工程师,而且至关重要的是。

比如之前,销售团队负责手动研究潜在客户的数据、手动编写和个性化电子邮件、手动发送电子邮件以及手动安排会议。但如今,一些 GTM 工程师使用 Clay、LLM、电子邮件预警工具和出站序列器来自动化个性化出站——规模是旧团队的 10 倍

冷启动和品牌营销

如果打开 Clay 的官网,可以看到这家初创公司在品牌上花的心思。

他们在自己的每一篇日志中,详细介绍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什么要做售前 GTM、如何迭代自己的产品、增长策略 ……

在 Clay 的日志列表里,可以清晰看到这家公司如何从 AI 寻找销售线索,到 AI 寻找潜在客户,再到如何形成销售策略、发送销售邮件、再到最后推出 GTM 工程师岗位的思考全流程。

在这些日志中,没有艰深晦涩的语言,甚至 Clay 还用许多漫画的形式介绍自己的业务,让小白也能一目了然。

Clay 官网页面 图片来源:Clay 官网

Clay 的冷启动做法也非常值得如今的 AI Agent 产品借鉴,毕竟对于当下 AI Agent 产品来说,如何营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第一款产品没能打动用户,可能很难跑出来了。

Clay 创始人起初做法是疯狂 " 刷存在感 ",他们加入了 WhatsApp 群组和至少十几个销售和营销 Slack 社区,通过发表相关观点和回复咨询,形成 " 钩子 " 来引起人们注意。

之后,Clay 邀请社群群主 Eric 加入初创团队。 Eric 在社区和 WhatsApp 群组中为 Clay 赢得信誉,成功吸引了很多用户和代理机构。

Clay 的主要盈利方式是自助式产品驱动型增长模式。我们为用户提供为期两周的免费试用,让他们能够使用专业级功能,例如无限用户、CRM 集成、高使用门槛等等。

这也被称为 " 反向试用 ":当人们充分体验到产品的全部功能后,他们很有可能成为客户。即使他们没有转化,免费试用用户也常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品牌的拥护者。

试用期结束之后,Clay 会把这个试用期转化为基于使用量和功能的信用等级,Clay 的产品定价采用按需付费的方式。Clay 允许用户访问超过 75 家数据提供商,而这些提供商原本需要用户自行付费,因此 Clay 的积分系统使用户能够直接访问这些提供商,并将它们组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质量,并且只需通过 Clay 积分支付所需的费用。

Clay 的定价范围为每月 0-800 美元,首个付费等级为每月 149 美元,这是一个适合中小企业预算的定价。

Clay 的积分制付费套餐分为 5 类,依次如下:

免费版:一年免费给予用户 1200 积分,每次人员 / 公司搜索最多 100 个结果;

入门版:每月 134 美元,按年计费,一年预付 24000 积分,每次人员 / 公司搜索最多 5000 个结果;

探索版:每月 314 美元,按年计费,一年预付 120000 积分,每次人员 / 公司搜索最多 10000 个结果;

专业版:每月 720 美元,按年计费,一年预付 6000000 积分,每次人员 / 公司搜索最多 25000 个结果;

企业版:联系销售自定义积分。

图片来源:Clay 官网  

如今,Clay 的业务对象覆盖 Al、SAAS、金融科技等行业,有约 6000 家客户,其中不乏风头正劲的 AI 巨头,例如 OpenAI、Google、Cursor 等。

OpenAI GTM 系统负责人 Keith Jones 说,Clay 仍然是 OpenAI 不断壮大的团队技术栈的核心组成部分。OpenAI GTM 的团队成员和销售部门都使用 Clay 来拓展潜在客户、进行客户研究和目标定位。

Clay 面临的问题:用户粘性和数据

尽管 Clay 的逆袭神话引来很多关注,但是它并非在这一领域一骑绝尘,环伺在侧的还有 ZoomInfo、Apollo.io 等销售技术平台以及 Unify 等初创公司。当竞争同质化时,就比谁提供的线索和数据更精准了。

在袁子恒看来,Clay 的最大问题是用户粘性和数据飞轮。

" 如果我是一个企业老板,用了 clay 提高了收入,我会想尝试别的类似产品对于销售的提升会不会更好。" 袁子恒说。ToB 的企业用户很现实,对他们而言,利润是最关键的指标,要提升用户忠诚度,只能靠给企业赚多少钱来说话,这是与 C 端用户不一样的地方。

袁子恒发现,Clay 类似一个平台,一方面从互联网抓取很多数据,整合起来,帮助客户针对性的联系目标客户,但这样的事情,别的工具也可以做,最终拼的一定是匹配的精准度。

另一方面,Clay 另一个问题在于赖以生存的数据源正在收紧,Linkedln 等数据源对于第三方爬取极端抗拒。数据源的收费策略会直接影响 Clay 成本,如 2024 年 LinkedIn API 价格暴涨 300%,就导致 Clay 的毛利率自 62% 跌落至 41%。

"有没有独家数据是一个核心。" 袁子恒说,AI 应用的一个核心壁垒是私有数据,要不然一开始就有私有数据,要不然通过搞定客户,获取用户的数据,这也是私有数据的一种,而 Clay 在两端都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壁垒。最关键的是,Clay 的模式,至少目前看来,并没有体现出飞轮效应,所谓的 " 飞轮效应 ", 需要用户使用后,进行数据反馈,这样能够让产品越用越精准。Clay 给客户提供基于公开信息整合的数据,但并没有与用户形成有效的反馈和互动机制,形成自己的壁垒。

相比于其他 AI 售前的企业,Clay 显然有先发优势,而且 Clay 还绑定了大客户,但这种优势会支撑 Clay 在竞争激烈的 AI 销售领域走多远?起码从现在看来,前景依然不明朗。

来源:虎嗅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